新闻中心

上海交大比较文学团队频频亮相国际比较文学顶级刊物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网  2021-02-04 15:31:07   441 阅读

2021年初,我校人文学科迎来了令人欣喜的消息: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王宁领衔的比较文学团队,频频亮相国际比较文学顶级刊物《比较文学研究》(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充分展现了交大的比较文学学科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的坚实领先地位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1.jpg

该刊第57卷第三期(No. 3, Vol. 57, 2020)是第八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精选论文专辑,该专辑由时任中国比较文学代表团团长的王宁教授协助该刊主编、美国比较文学代表团团长托马斯·比比(Thomas Beebee)教授编选。交大学者共有三篇论文入选,比比教授在导言中高度评价了中美两国的人文学术交流,认为这一交流的结晶尤其体现在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中。该专辑的首篇文章出自王宁之手,题为《新文化运动中翻译的历史作用及其未来前景》。王宁在文中指出,翻译在新文化运动中所起到的历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没有翻译就没有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同样,没有翻译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进入中国。但是这种形式的翻译并非那种逐字逐句的文字层面的翻译,而更是一种文化的翻译和变革。这种形式照样适用于今天的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外译。虽然高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翻译的应用对传统的翻译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但文化和人文学术翻译仍然是机器和人工智能翻译所无法替代的。尚必武的文章《从阿兰·图灵到伊安·麦克文:

微信图片_20210203213538_副本.png 

57卷第4期(No. 4, Vol. 57, 2020)是在今年1月末由该刊编委王宁教授和彭青龙教授共同主编的主题专辑,所探讨的主题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技术问题”(Technology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交大作者入选三篇文章(包括导言)。王宁在导言中首先指出,人们一般习惯地认为,科学技术越发展到当代越是先进,而人文则不然,越是古老越显得厚重。科学发现往往所产生的效应是对前人的颠覆性超越,而人文学术更为看重的是对既往传统的传承和发扬。历来人们认为人文与科技是不相容的,但是当代数字人文的兴起却对比较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发。本辑的首篇论文出自彭青龙之笔,他响应了王宁在导言中的论述,对比较文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认为科技人文是当前人文学术研究的一个大趋势,特别是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在此背景下,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导地位有所扩大,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对策,认为科技人文理念的提出将极大地推进比较文学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邹理的文章《中国科幻小说中的生物技术和社会经济形式》探讨了中国科幻作家王晋康的两部小说,认为中国科幻小说中的生物技术重塑了社会中的生命政治和权力动态,将基于共同理解和价值观的社会经济制度转变为一个由利益导向的理性和技术控制的机构。科幻小说中所蕴含的世界关切使其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在当前中美关系处于冷战状态之际,《比较文学研究》接连推出两期关于中美文学比较研究的专辑无疑成为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成果。该刊是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和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共同主办的一个顶级比较文学季刊,作为美国比较文学学会的会刊,该刊主要发表美国以及世界各地学者用英语撰写的学术论文和书评。该刊每两年发表一个东西方比较文学主题专辑,由于王宁教授自2012年以来连续为该刊主编了四个主题专辑,该刊主编便与他签订协议,将东西方比较文学专辑的主编权直接授予王宁教授。于是,王宁教授及其交大的比较文学团队便掌握了重要的话语权,同时也帮助和提携了一大批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其中一些中青年学者通过在该刊发表论文而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青年长江学者,或晋升为教授或入选各类高层次的人才计划。此外,这也充分表明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比较文学团队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