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南京农业大学召开人文社科大会。大会主题为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全面谋划推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出席大会。学校各部门、人文社科学院负责同志及教师代表分别通过主会场、分会场及线上形式参加大会。
校党委书记陈利根在讲话中强调,南农人文社科要在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征程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为中国农业发展铸魂育人,为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守正创新。为此,他从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第一,要认清紧迫形势,进行准确定位。陈利根指出,我校人文社科距离世界一流还有较大差距,当前人文社科改革进入深水区,进一步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关乎学校未来发展大计与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长远目标的实现,惟有坚定改革创新,才能赢得未来。
第二,要明确发展原则,抓牢人文社科繁荣核心。陈利根强调,实施人文社科繁荣计划的核心是“分类”,要针对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不同特点,分类规划、分类管理、分类考评、分类招聘,破除社科与自科一刀切的评价体系,人文社科内部也要进行分类、分层评价;要下大决心鼓励与推进学科交叉,做到大交叉、大融合。
第三,要以智库为抓手,实现社科突破。陈利根强调指出,要抓住国家需求的关键机遇,利用我校学科资政参考的优势和智库的主客观条件,发出南农声音,助推乡村振兴和“三农”问题的解决。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政策研究,加强信息共享交流,建立健全智库成果考核机制,打造决策资政的“南农品牌”,建成集决策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开放性决策平台。
第四,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实现人文社科的长久繁荣。陈利根要求,要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体制机制,要抓好高端人才引进与本土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全校上下要切实把以人为本、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要从严治“懒”,实行转岗分流、非升即走制度,努力建成一支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水准、政治可靠、人文情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
第五,要全面做好各方支持,将各类保障落实到位。陈利根强调指出,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及时成立学校人文社科繁荣计划领导小组,明确有关部门、有关学院(研究院)在繁荣计划中承担的责任,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加快启动文科实验室和数据中心建设;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社科分委会功能,建立健全社科类人才激励与考评机制,完善项目评审、人才培养与聘用、学术交流及合作开放机制;要提供经费保障,加强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估,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校长陈发棣在讲话中指出,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校园文化是一流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人文社科的教化熏陶功能、资政参考功能、文化引领功能,为发展中国农业铸魂育人,为传承中华文明守正创新,为国家三农事业决策咨询,是学校人文社科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陈发棣提出开创学校人文社科发展新局面的三点举措,一是多措并举完善人文社科繁荣计划,紧紧围绕国家和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在智库建设、学科发展能力提升、特别是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做好文章。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立人才引进中长期规划,抓好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也要抓好本土青年人才的培养与支持。整合全校力量,深入剖析问题,为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提供政策支撑、人才支撑、经费支撑。
二是积极完善人文社科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激励评价调动相关资源,开展分类评价、分层评价,盘活存量,激发增量。在此基础上健全服务人文社科发展的制度体系,更好地激发人文社科创新活力。
三是努力推进学科交叉发展。要充分发挥学校农科特色和自科学科的优势,大力推进人文社科内部、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双循环式”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前沿交叉研究院等平台的作用,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陈发棣号召全校上下进一步聚焦内涵发展,发挥传统优势,按照人文社科的发展规律和战略路径,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强化人文社科的社会引领功能、育人职能和文化传承创新属性,营造开源创新、公平民主的发展生态,坚持以人为本、诚朴勤仁,打造具有南农特色、中国风骨、大国气象的人文社会科学。
副校长丁艳锋、人文社科处处长黄水清通过主题报告系统梳理了我校人文社科发展脉络与成绩亮点,深入分析了当前学科发展面临的形势与存在问题,并从顶层设计、分类评价与分层考核、奖惩体系与管理机制等方面,对繁荣发展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提出对策建议。
大会对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科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经济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获“人文社科科研贡献奖”,体育部获“人文社科科研进步奖”。
大会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分7个小组,围绕人文社科科研、智库建设与社会服务、考核与评价、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大学文化等主题踊跃发言、建言献策。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