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不仅为“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提供了方法论指引,也为深刻认识和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一、系统观念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1.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把社会系统视为“一个能够变化而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形成了对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形态历史演变、优化等一系列唯物辩证的系统方法论原则和系统研究方法,为研究和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方向。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这种有机体制本身作为一个总体有自己的各种前提,而它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有机体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向总体发展的。”社会有机体思想不仅体现了社会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突出了社会系统自我运动、不断发展变化的性质。
2.系统观念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关于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在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进行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二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三是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五是处理好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制定出一个高瞻远瞩、务实管用的规划建议。”在对《建议》进行说明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建议》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明确提出:“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这不仅充分体现了系统观念作为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而且充分表明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面对复杂的形势变化,我们要不断提升应对复杂性事物的思维能力,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深刻认识和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系统工程。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
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善于运用系统思维,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看作一个由不同要素或子系统构成的不断变化的有机整体,并善于从总体与全局上、从系统构成要素或子系统的相互联系与结合上、从系统内外部交流与互动上研究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成、演进与发展规律,进而通过统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各构成要素或子系统,促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结构和功能得以整体优化升级,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安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过程中对“站起来”“富起来”的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实现“强起来”的战略抉择。过去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面向未来,我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景光明,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新的历史巨变。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从孕育、发端到艰难探索、全面建设等若干阶段,各个阶段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实现整体跃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四个现代化”的战略设计,到改革开放时期提出并实施“三步走”战略目标,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每个建设阶段都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深刻内涵,每个建设阶段都有每个阶段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个建设阶段也都为下一个阶段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每个建设阶段我们党和国家、人民都付出了巨大艰辛和努力,成果丰硕但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不断坚持和完善。可以坚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从过去走到现在,必将从现在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唯有开放才能带来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十三五”期间,我国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十四五”时期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到2035年,“我国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建议》第11部分对“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进行阐述,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并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进行重点部署。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国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在2020年11月21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们愿同所有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共同努力”。
三、《建议》呈现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系统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全会通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建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科学分析了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增强了这一“系统工程”的科学基础和战略定力;《建议》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确定了这一“系统工程”的时代方位和前进方向;《建议》从“九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六个新”的近期目标,确定了实施这一“系统工程”的战略目标;《建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确定了这一“系统工程”的时代特征和战略重心;《建议》把科技创新摆在首位,特别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12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确定了这一“系统工程”开好局、起好步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建议》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确定了这一“系统工程”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定能够起好步、开好局,一定能够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迹,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作者分别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