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促进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

来源:学习时报  2021-01-07 09:57:01   613 阅读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战略选择,为新发展阶段改善优化供需结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治本之策。

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之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从传统产业去产能,到金融去杠杆,再到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一整套组合拳下来,市场优势充分发挥,有效需求得以创造,发展难题得到有效化解。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内供给体系质量、效率与需求结构不匹配,低端供给过剩和中高端产能不足并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必须注重需求侧管理,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切实打通各环节堵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要充分发挥需求对供给的牵引和导向作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一轮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要基于消费升级等需求侧的变化,挖掘供给侧的积极因素,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经济长效稳定发展。发挥需求对供给的牵引和导向作用,要改变依靠基建、房地产投资等传统投资的内需扩大模式,转向更具潜力的消费驱动模式,推动国内需求结构均衡优化;要着力促进消费升级,推动以消费升级为导向的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链投资,形成投资与消费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实现有效需求对有效供给潜力的充分挖掘。

要充分发挥高水平供给对需求的创造效应。需求是供给的根本动力,供给也可以创造、引领、培育需求。从经济史和市场史看,每一次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都能催生一系列新消费需求。可以说,过去5年我国消费对于国民经济60%左右的贡献率,与新技术不断创新并拉动消费创新紧密相关。发挥高质量供给对需求的创造效应,要积极支持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驱动新消费模式竞相崛起;要通过大数据分析获取各类产业的信号变化,以定向、定点的新供给精准匹配市场,提升对新需求的适配性。

要充分发挥流通促进供需动态平衡的关键作用。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新格局,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搞活市场流通是关键环节。流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过程的重要一环,能够从时间、空间和结构上促进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接续循环。发挥流通促进供求动态平衡的关键作用,要强化现代流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要精准对接互联网、5G等技术,推进“上网、进云”进程,创新实体零售业新业态,打通流通终端的堵点和盲点;要大力补齐农村电商短板,重构和优化现代农村流通体系,加速推进供需两端相互配合、协同发力。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历史的脚步已经来到新起点,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站在这样的历史交汇点,主动谋划中国经济发展大计,就必须在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主动部署经济发展大棋局上下功夫,努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开局“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定向领航。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