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伟大事业锻造伟大精神

来源:光明日报  2021-01-07 09:50:31   617 阅读

2014年8月,在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简称“两路”)建成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对修筑、养护“两路”时铸就的“两路”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精确凝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要求进一步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两路”精神内涵深刻,意蕴深厚,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体现了忠诚事业、不畏艰险的英雄情怀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两路”精神的特质,彰显了“两路人”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展现的是对理想事业的坚定与忠诚。

“两路”精神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修筑川藏、青藏公路的实践中,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筑路环境有着苦和险的突出特征,筑路军民不怕艰苦、不畏艰险,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川藏公路沿线遍布高山峡谷、激流险滩和沼泽,地震滑坡、泥石流、雪崩等灾害频发,在这里筑路养路无比艰辛。青藏公路沿线的多座大山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筑路军民时刻都面临着高寒、缺氧、辐射强、气候多变、多年冻土不化等恶劣的施工条件。外国探险家曾断言,从可可西里到唐古拉山口的数百里地带,是“死神主宰的地区”。号称“川藏公路第一险”的二郎山,阴面潮湿,时常下雨,山洪、塌方、泥石流时有发生。海拔5000多米的雀儿山,冬季气温极为寒冷,筑路官兵在吃饭时,往往一碗饭才吃到一半,另一半就冻成了冰疙瘩。怒江天险的悬崖峭壁长达数十公里,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湍急的江流之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筑路军民硬是在“人类生命禁区”夺取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惊人业绩。

“两路人”含辛茹苦、不惧生死,源于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热爱,对理想信念的无比执着和坚贞,哪怕是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在修筑和养护“两路”的征途上,哪里有艰难险阻,哪里就有“两路人”置生死于度外、向险境而奋战的雄壮诗篇。他们用热血和生命在“地球之巅”书写忠诚,在“生命禁区”创造奇迹。在高原剧烈劳动,“两路人”心脏病患者剧增,不少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征服二郎山天险,筑路大军以“铁打汉”和“坚如钢”的毅力一往无前。为了勘测到拉萨的线路,勘察队在原始森林里露宿,在山洞里冒着风寒过夜,翻越200多座大山,徒步行走10000多公里,历尽千难万险。在青藏公路修进昆仑山时,慕生忠将军对身边的同志说:“假如我死在青藏线上,就把我埋在这里!”他还在一个铁镐上刻上“慕生忠之墓”五个字。在他眼里,“人生都免不了一死,但人生的死大致有三种,无非是老死、病死、战死。我不愿意躺在床上慢慢老死、病死,而愿意死在战斗的岗位上”。筑路艰辛,养路亦难!在川藏线雀儿山路段,被誉为“雪山铁人”的养路工陈德华立下誓言:“我就是死了,也要化成个路标,戳在这山上!”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本质上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今天,时代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血脉里。面对国家由大向强“关键一跃”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巨大风险,我们必须树立起勠力同心追梦圆梦的强烈使命担当和忧患意识,坚决摒弃骄娇二气,时刻保持战斗姿态,以敢打必胜的底气、舍我其谁的勇气,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

顽强拼搏、甘当路石,体现了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顽强拼搏、甘当路石”,是“两路”精神的精髓,彰显的是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展现的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道德品格。

“两路”修筑之初,中国正处在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状态,尽管其间国家用于交通运输业的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的比例很高,但如何打通前往西藏的“天路”,仍是摆在全体筑路人面前的巨大难题。西藏距离内地遥远,既不通车,又不通航,筑路部队的供应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多次出现粮食不足、吃不饱饭的情况,有时只能靠挖野菜维持生命。在缺乏雨衣、大米和帐篷的日子里,“两路人”风餐露宿、爬冰卧雪,过着极端艰苦的生活。当时在世界屋脊修建“天路”,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建设经验,但这两点恰恰受到历史条件的严重制约。施工部队在穿越高山峡谷时,往往连一张正确的地图都没有,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勘测,有时为寻找一条比较理想的路线,需要在崇山峻岭中跋涉10000多公里,翻越200多座雪山;由于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几乎空白,也没有任何现成资料,施工队伍只能边干边摸索。施工工具也极为简陋,大量使用铁锤、铁锹、钢钎、镐头,有时甚至连这样简单的工具也缺乏。

越是困难的条件,越能激发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精神力量。筑路大军大力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忘我工作、勇于奉献,激励了全中国,也震撼了全世界。康藏公路筑路政委穰明德说过,“把修好的路留给别人,把没有路的地方留给自己”,“两路人”把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川藏公路跨过10多座有名的大山,打通每一座大山都要经历数不尽的磨难。有的战士集中精力挥动铁锤打炮眼,双手虎口被震裂却毫无觉察;有的战士手握钢钎时间太久,手和冰冷的钢钎冻在一起;有的战士得了雪盲,眼睛红肿得睁不开也不肯休息,硬是要坚持上工……第53师指战员喊出“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口号,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得到毛泽东同志的充分肯定,成为鼓舞全国人民闯关夺隘的强大精神动力。

今天,顽强拼搏、甘当路石更成为激励全国交通战线乃至各行各业拼搏奋斗的精神旗帜。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面对一系列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我们必须继续弘扬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精神,驱动中国号巨轮驶过“历史的三峡”,进入“潮平两岸阔”的新天地。

军民一家、民族团结,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军民一家、民族团结是“两路”精神的底蕴,彰显了“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展现的是藏汉一家、各族一家、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0多万筑路大军里,既有军人也有民众,各民族在“两路”上携手铸就了不朽功绩,共同创造了“两路”精神,书写了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重要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传承“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就要坚持军民团结一条心、中华民族一家亲,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两路”的修筑和养护史,就是汉藏等各民族军民的团结奋斗史。党中央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进藏部队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主,始终做到“不吃地方”和“决不侵扰老百姓”。毛泽东同志还手书了“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送给十八军。施工部队反复学习和严格遵守民族政策文件,赢得了各民族同胞的信任与支持。解放军进藏后,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充分尊重各地风俗习惯和各民族同胞,平等对待每一位农牧民,让他们深切感到换了人间。作家高平在《亲历川藏线》中记载:藏胞来参加支援运输,规定每90里付给大洋1元。民工们拿到了工资,而且如此之多,都不敢相信,他们双手颤抖、热泪盈眶。他们祖祖辈辈给三大领主(旧政府、寺院、贵族)支差服役,何曾领到过半文报酬啊!解放军不仅帮助各民族同胞筑路,还长期开展“送科技、送教育、送文化、送法律、送健康”爱民助民活动,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西藏人民把“两路”称为“幸福路”“金桥”“彩虹”,他们动情地说:“解放军带来的好处,就像春天草原上长出来的草一样多。”在修筑“两路”的丰碑上,藏族等各民族人民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与解放军一起施工,打破民族内部的封建阻隔,在泥沼冰河、陡坡悬崖、风雪深山中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地奔走,给筑路工地源源不断运送各种物资。

“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精神,引领一代又一代“两路人”成功修筑和养护了川藏、青藏公路,道路的修通和改善又进一步加深了汉族、藏族和其他各族人民的交往联系,从根本上促进了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从这个意义上看,“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精神本质上是团结精神。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稳固的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