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投资兴业的中国热土

来源:经济日报  2021-01-04 09:50:02   466 阅读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让众多企业经营受到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日均新设市场主体依然高达6.7万户,比2019年同期多2300户。中国创业者满怀希冀,干劲十足。虽然人员交流受阻、国际物流不畅,但2020年1月至1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993.8亿元,同比增长6.3%。外商投资对中国经济信心不减,持续加码。

一个从容自信、奋斗不止的中国,必将是投资兴业的热土,是所有创业者梦开始的地方。

(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一度面临现金流枯竭的困境。“六稳”“六保”工作与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打响。

在疫情最严峻的2020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支持复工复产十条”,积极推动各地开通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对疫情防控所需药品的注册申请加快审评审批、优先审查办理涉及防治新冠肺炎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为纾解企业困难,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人社部等部门出台了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加大稳岗返还政策实施力度等政策措施,如阶段性免征中小微企业、减半征收大型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地方普遍反映政策受益面广、针对性强,有效降低了企业负担。

帮市场主体搬开创业路上的绊脚石、扫平复工复产道路上的阻碍,成为各地各部门的当务之急。从降低创业门槛、减轻企业负担入手,我国打出了一套扭转经济下行趋势、加大疫情防控的组合拳。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相关政策效果的显现,生产和消费逐渐回暖,经济循环逐步回归常态。

(二)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地方实践能不能变成全社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制度规范?能不能在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国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向外界展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以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正在以崭新的形象进入全球视野: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升至第31位。2020年7月,世界银行发布《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与未来改革机遇》的专题报告指出:随着营商环境改革的推进,中国已经成为大型经济体中自2005年以来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

(三)

2020年,我国率先控制疫情蔓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这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背后,我们深刻认识到——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当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政府之手必须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一方面统筹调动资源办大事,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一视同仁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迸发生机。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能力的生动体现。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与充满变数的鼓励政策相比,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符合市场主体的根本需求。无论是外商投资法还是反垄断法,无论是告知承诺制还是负面清单,随着营商环境日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在中国投资创业的可预期性越来越强。哪些是红线不能踩,哪些是大有可为的行业值得跟进,企业心里有了本明账。在法制框架内,全球市场主体都可以公平、自由地在中国开展经营,法无禁止即可为。

2021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经历过2020年这个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中国人民共克时艰、共同创造的奇迹已经转化为坚实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伴随中国迈入“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谱写属于“十四五”的光辉乐章,并以新的荣光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时刻。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