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黑龙江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有哪些?

来源:网络整理  2019-07-09 18:00:09   2934 阅读

黑龙江有哪些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黑龙江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供您参考。

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遗址

微信截图_20190703115332.png

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遗址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遗址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占地面积610万平方米,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在这里建立了一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部队,这里同德国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并称为世界两大灭绝人寰的杀人魔窟。731部队罪证遗址设立于1936年,其所在地当年是0,飞机不准在上空飞行,火车经过这里时必须在前一站放下窗帘,如果有人误入这块0,等待他的便是生命的断头台,人们把这块神秘的地方叫做“六十里地国境线”。

微信截图_20190703115332.png

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日军在这里残害无数无辜百姓,仅在试验室内以活人做试验的惨案,就残杀中国人、苏联人和蒙古人至少3000名。731部队罪证遗址是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是揭露侵华日军战争罪行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教材。

记得是1933年,东北沦陷时,日本侵略者首先在五常县背荫河建立以军医石井四郎为首的“细菌研究所”,称关东防疫给水部,对外称石井部队或加茂部队。在原本不大的研究所,逐渐扩大到3000人左右的秘密细菌部队。培养着数以万计的老鼠和数千万只跳蚤,每月生产300公斤鼠疫、霍乱、伤寒等细菌,并惨绝人寰地以活人进行各种细菌实验,为此,“七三一”部队内特设一座可容三、四百人的监狱,被囚禁者大多是爱国的-日本侵略的志士,日本人把他们称为“木头”或“马鲁大”,遭受着细菌的传染,细菌战轰击、冻伤等。

1945年日本战败后,731部队溃逃前自行炸毁了全部建筑,销毁了所有罪证。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开发工程已投入2842万元,拆除遗址附近民房100多户,挖掘四方楼部分遗址和特设监狱遗址。已建成的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总面积1500平方米,15个展厅,陈列照片470余幅,陈列罪证实物70余件和大量见证人证言。该馆现保存较为完好的遗址23处,是省级保护遗址。现拟吸引资金完成遗址开发工作,建设新的现代化陈列馆。

微信截图_20190703115332.png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近期完成主体拆迁,远期考虑核心园区整体拆迁。四方楼、兵器班及相关地下通道核心遗址挖掘考证。园区环境整理及相关设施建设。核心园区重大项目:新建现代化陈列馆、服务楼改造工程、本部大楼复原工程与各场景区建设;远期考虑综合配套项目。

微信截图_20190703115332.png

赵一曼纪念园

微信截图_20190703115332.png

赵一曼纪念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赵一曼纪念园位于尚志市长寿乡一曼村,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纪念园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园内有赵一曼塑像、国旗台、主题群雕、纪念碑刻、抗联井、英烈墙、养伤窝棚、石砬子会议遗址、春秋岭战役遗址,以及野生树莓园、野生杜鹃园、荷花池、浆果采摘园等景点。园中主题群雕为标志性景观,由人物雕塑、春秋岭主峰山石和浮雕组成,群雕再现赵一曼与团长王惠桐1935年11月14日在春秋岭主峰与日伪军激战时的情景。纪念碑刻由民族魂、祖国万岁、巾帼英雄等42块石刻组成,丰富了纪念园的文化内涵,激发了人们对赵一曼烈士的无限缅怀。抗联井,是抗联将士当年在春秋岭宿营和打游击战时饮用的水井,设计建造时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还原了当年抗联井辘辘、山石风貌。赵一曼养伤窝棚,按照当年的地形地貌和养伤窝棚的真实情形,进行了重新建设,再现赵一曼当年的养伤情景。

微信截图_20190703115332.png

赵一曼纪念园于2008年4月开工建设,9月19日正式开园接待游客,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乳名淑端,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1905年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北部一个小地主家庭。她8岁入私塾,10岁时母亲按当地旧俗要给她裹脚、穿耳眼,但无论呵斥还是责打,她都坚决不肯。她当着众人的面洗脚,这在当时被认为有伤风化。

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夏,武汉政府-,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微信截图_20190703115332.png

在游击区里,赵一曼同群众关系非常密切。她患有肺炎,身体虚弱,化名李一超的她,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瘦李”、“李姐”。1935年11月,她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1936年8月1日,敌人把她押到珠河县,在公开处决前绑在一辆马车上游街示众。她一路唱着《红旗歌》,沿途许多群众感动得流泪,就义时年仅31岁。

微信截图_20190703115332.png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

微信截图_20190703115332.png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景区位于林口县乌斯浑河畔——刁翎镇境内,2009开发建设,主要建设内容有占地70000平方米的人工湖、1600平方米的“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50000平方米的文化碑廊、雕塑、纪念广场、旅游服务区、通景公路大桥、环山抗联路、停车场等。

“八女投江”烈士中有六位是林口人,她们在生死关头,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不朽的中华民族之魂,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永放光彩的千古绝唱。“八女投江”的事迹先后被拍成《血染冰河》、《中华儿女》等多部影视片,并出版了以此为题材的小说。“八女投江”烈士被列入《中华女英烈》、《中国旅游大词典》、《满洲国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史女英雄名录》中。

微信截图_20190703115332.png

1982年,林口县人民政府在乌斯浑河畔修建了一座八女投江纪念碑,1999年“八女投江”纪念地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地、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9月14日,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八女投江”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1年9月18日纪念馆全面竣工,已经初步具备了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规模。“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景区于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年接待参观者近10万人。

微信截图_20190703115332.png

“朱德号”机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微信截图_20190703115332.png

“朱德号”机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朱德号”机车诞生于1946年10月。东北解放之初的特殊历史年代,国家建设百废待兴的特殊历史使命,使这台以伟人名字命名的机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65年来,“朱德号”机车像一面大旗,在不同的时期,以非凡的表现抒发着哈机人的爱国情怀。抗美援朝,它在枪林弹雨中驰骋;“铁牛运动”,它是一往无前的尖兵;“满超五”运动,它创造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奇迹;抗洪抢险,它在咆哮的洪水前再建奇功。它用“敢挑重担、勇当先锋”的精神,始终走在祖国建设的最前列,成为誉满全路的“开路先锋”。

微信截图_20190703115332.png

65年来,“朱德号”机车在多拉快跑、安全正点的同时,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弘扬爱国主义的神圣使命,它的形象早已成为全路乃至全社会爱党、爱国的象征。为了使这一使命得到更好的履行,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机务段于1995年在原哈机职工俱乐部建成了占地300平方米的“朱德号”展室,里面展出了“朱德号”机车诞生以来144张珍贵的照片,珍藏着一代代“朱德号”人用过的锤子、饭盒、驾驶证等实物50余件,陈列着英雄的“朱德号”人荣获的各种奖状、奖章和证书。像一部史书,记载着英雄机车65年来的成长足迹;像一个窗口,释放着百年老段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情怀。

1997年,哈机“朱德号”展室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朱德号”机车的影响由路内辐射到全社会。小小的展室,自觉承负起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职能。先后接待国际友人、厂矿职工、中小学生以及社会团体6700余人次,成为哈机面向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的大课堂。

微信截图_20190703115332.png

2002年,哈尔滨机务段段址南迁,但哈机人时刻不忘重建“朱德号”爱国主义基地的重任。2006年,“朱德号”机车迎来了安全走行700万公里的喜庆日子,在路局和路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哈机人克服困难,自力更生,在八场电力运用车间二楼重新设计建成了新的“朱德号”展室。

新建的“朱德号”展室共分五大部分,占地128平方米,在原有图片、实物的基础上,注入了大量高科技元素,层次更清晰,展物更丰富,设计更合理,主题更突出,是全体新职员工入段后必须参观的教育内容,更好地承负起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神圣使命。

更多江吉林色教育培训基地请点击https://hlj.gbpxw.cn/education/2.html

以上是黑龙江干部培训网整理的黑龙江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希望能给予您对黑龙江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