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校成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来源:南昌大学  2019-07-09 09:13:18   614 阅读

本网讯(通讯员唐荣欣)7月2日,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战略研讨会暨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我校签订联盟协议,成为首届联盟理事会成员。副校长邓晓华参加大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侯增谦院士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表达了对我国行星科学发展的支持和期望。他指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的建立,对于国家培养行星科学人才、探究科学前沿、筹谋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联盟应当成为共享深空探测、行星科学研究成果的平台,通过平台协同创新,共攀行星科学高峰。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徐忠波、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王艳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福元院士、联盟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朱日祥院士、中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总设计师张荣桥等分别致辞,表示将大力支持我国行星科学学科建设,并号召大家共同努力,开启我国行星科学学科建设的新征程。与会代表还就联盟成立后的各项活动以及我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发展蓝图进行了充分交流。



行星科学联盟是在满足深空探测国家战略重大需求的前提下成立,旨在建立健全我国行星科学学科布局,完善我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体系,促进行星科学与探测技术协同发展,加快把我国建设成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并重的世界科技强国。联盟将在学术交流、技术交流、国际合作、教育推广、科学普及和出版宣传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



我校行星科学依托于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及理学院的天文学科。在近二十年的办学历程中,以太阳与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空间探测技术、相对论天体混沌运动、引力与高能天体物理等为主题,汇聚了一批由国家杰青、优青、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省百千万人才等为骨干的教学科研人才梯队,并于2011年以南昌大学为挂靠单位成立了江西省天文学会。在国际上首次系统研究了伴随偶极化锋面和磁场重联的波粒相互作用,首次证实了次级磁通量绳的产生机制,设计了太阳系和致密星后牛顿多体问题的流形改正方法和辛算法,建立了关于相互作用的全息暗能量的性质与演化的一般性框架,发现了量子引力与纠缠重整化之间的深刻联系。近年来在Science、Nature Physics、Nature Astronomy、PRL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一区、二区论文60余篇。单篇最高引用近200次,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项,重点项目2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 项。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