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际研究生导师经验交流会召开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2020-12-07 15:43:13   378 阅读

新闻网讯12月3日上午,国际研究生导师经验交流会在梧桐语问学中心举行。副校长陈建国参加会议。

陈建国指出,一流大学的下一轮竞争主要是国际化的竞争,国际学生培养是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他强调,培养国际学生要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骨干到位;职能部门要提高服务水平;院系应加强过程管理,减轻导师在学术指导以外的压力,激发老师培养国际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国际学生培养提质增效的内动力,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刘俊华介绍了我校国际研究生发展情况。2017年,我校国际研究生总数已居全国第二,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国际研究生总数第一。随着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培养和提质增效不断深入推进,学校国际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工作已从“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后疫情时代,我校国际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教院将加强与研究生院联动,为院系、为国际研究生导师提供全力支持和优质服务。

研究生院院长马彦琳教授介绍了我校国际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趋同化管理政策,分析了我校国际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她强调,国际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应坚持质量导向,从创新国际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入手,不断提升国际研究生的生源质量,重视加强导师队伍和学风建设,加强全英文课程建设,严格研究生的学业过程管理等,全力打造“留学华中大”品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步伐。

七位来自不同院系的国际研究生导师作了经验交流。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刘华北教授介绍了学院培养国际学生的情况。他提出,要从国家利益高度出发培养国际学生,在培养国际学生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因需选题,结合学生的学术兴趣、科研基础和服务母国需要为学生选择研究方向,对待国际学生应将心比心,宽严相济,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要做到对待中外学生一视同仁。

医管院冯占春教授从日常管理、科研指导和论文指导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在国际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经验。他强调,培养国际学生应从进校起就注重学风建设,营造团队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要求学生深度参与团队学习和工作,鼓励国际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论文,形成良性循环。

教科院骆四铭教授分享了指导两名国际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经历,分析了国际学生在华求学面临的困难。他指出,作为国际研究生导师应深刻领会与认识发展国际教育的目标与功能、意义与价值,在指导国际学生过程中应换位思考,多一份理解与关心,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把学生培养成知华、友华、爱华的高层次人才。

生命学院杨光教授认为,作为国际学生导师应秉持爱心与责任,积极帮助国际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尽快融入团队、适应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在团队中营造和睦之家的氛围,公平地对待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按能力分配机会。

能源学院杨诺教授指出,指导国际学生应重视文化差异,加强团队建设,国学生应积极对国际学生进行帮扶,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全身心投入科研。

公管学院黄栋教授介绍了学院为斯里兰卡、蒙古、老挝等国培养大批高级别行政管理人才的经验。他认为,从国家公共外交层面来看,培养高水平的国际研究生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为了将这些国际学生培养成知华友华爱华的重要力量,公管学院不断完善和优化全英文课程体系,结合专业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认知中国的专题调研,精心策划组织集体活动以培养学生情感归宿。

电信学院杨铀教授认为培养国际学生对团队发展、学科建设、国际合作意义重大。他结合培养国际学生的个人经验总结了在招生阶段、培养阶段的注意事项,分享了在科研选课、团队融合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与收获,表示作为研究生导师应该育人先律己、立德才树人,对待国际学生,要多尊重、多付出、多投入,静待花开。

国教院副院长赵晓峰介绍了2021年国际学生招生的政策、举措和平台使用办法。

国教院、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各院系分管研究生工作负责人,部分国际学生导师代表等参加会议。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