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0研究生教育大讨论(一)】锚定立德树人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来源:中南大学  2020-11-13 15:50:29   887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要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在研究生教育中,如何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等各环节,为民族复兴培养有信仰、有本领、有担当的高层次人才?来自二级培养单位的代表们结合各自工作的实践探索,畅谈心得体会。



加强思政教育,铸牢立德树人思想之魂

“高校要培养怎样的研究生?往大了讲要砥砺‘家国情怀’,往小了讲是要明德修身、常怀感恩。”冶环院副院长闵小波的发言引发现场许多老师共鸣。会上,“德才兼备”成为代表们口中多次提及的词汇。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树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而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又在于思想政治教育。那么该如何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融入“思政之盐”?闵小波率先分享了冶环院党建思政引领研究生培养体系,强调要搭建起研究生立德树人全过程思想政治建设模式和基于价值塑造的人才培养模式,从院系顶层设计筑牢育人导向,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正在全校轰轰烈烈展开。将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育人的突破口,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已成为不少老师的共识。“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分散,专业性强,具有特殊性。尤其理工科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重科研、重实验,轻课堂的倾向,研究生教育的‘课程思政’可谓是项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机电院副院长蔺永诚表示,学院明确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充分挖掘各自学科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教育纳入课程教学目标。

为了将“课程思政”落实做好,粉冶院、生科院、数统院等学院倾力打造“一把手”工程,书记、院长亲自抓研究生课程思政和教育质量。数统院副院长刘源远介绍,学院书记亲自“挂帅”,授课《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中的学术规范与道德部分,将学术道德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在地信院,研究生们入学后所修的第一门“必修课”同样也是学术道德及诚信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以诚信为根基和命脉。我们要为国家培养拔尖的科研工作者,将必须早早将‘求真’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地信院副院长冯德山说。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主体责任

“导师不但要导学业,更要导人生。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在导师。”与会代表在交流中一致认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

如何将立德树人职责意识深深扎根广大导师心中?“强化制度建设,明确导师职责非常重要。”公管院副院长周瑾平表示。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是确保导师责任落实的重要抓手。”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殷刚表示,学院严格执行“研究生院-院研究生办-系室主任-研究生工作秘书-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的管理体系,用层层管理和制度规矩规范导师行为,使教师们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针对导师队伍建设工作,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明确提出了“严遴选”“重培训”“勤考核”三个关键词,明确提出以“有师德、有项目、有经费、有学位、有水平、有精力”为标准进行导师遴选,并将研究生导师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建立起“学生评价、导师互评、教学督导评价”的“三级评价”体系。

资安院副院长李孜军分享了学院将导师工作指标具体量化的做法:要求导师每周召开一次组会、每个月与研究生至少进行2次有记录的谈心谈话等,帮助导师明确其职责和工作规范。同时学院对导师履职情况考核方法与考核结果的运用进行明确规定,探索打破导师身份“终身制”,对师德失范、违法违规的导师坚决予以查处,实现导师队伍的动态调整。

讨论中,有代表指出,不只是扎紧制度“笼子”,更要让‘提升师德’成为教师的自我追求。“立德树人不仅要立学生之德,更要立导师之德。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导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湘雅二医院党委副书记杨一峰表示,相信导师言传身教的力量,在导师培养过程中重点突出导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修养的提升。

“青年导师和新晋导师的师德培养尤其值得重视。”湘雅医院副院长常实指出。针对这个问题,冶环院同样关注,在导师队伍内部,强化“传帮带”、促进“老带新”,通过开展优秀导师和导师团队评选等工作,树先进,立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资生院院长孙伟也强调,在导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导师队伍形成敬业立学的氛围,同时辐射激励更多青年学子见“德”思齐、成长成才。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