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郝静秋 摄影 宗琪琪)“干了60年航天事业,我深深体会到,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人民要幸福,离不开自力更生。我们这一代人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你们这一代人要完成超越的使命。”
10月10日,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做客“科学与南开”主题论坛。这位耄耋之年的“老航天人”,结合一生所伴的航天事业,向200余名南开师生讲述了“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克欣出席讲座,并为戚发轫院士颁发“科学与南开”纪念牌。
从一无所有到航天大国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2020年,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为2024年建成中国空间站打下了坚实基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升空,意味着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即将完成,服务范围覆盖全球;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今年年底,嫦娥五号探测器将到月球进行月壤采集并返回地球……60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戚发轫院士讲述了中国从一无所有到航天大国的奋斗历程。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这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天是什么?天是人类生活的第四个环境,国家主权的第四个疆域。当今时代,如果在航天上没有地位的话,在国际上也没有发言权。”
戚发轫院士郑重地说,“为什么要‘上天’?除了延伸国家的主权范围之外,更重要的是寻求资源、寻求人类能够生存的环境。天上有三类资源:轨道资源、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能够在地球资源日益枯竭的当下,解决人类未来发展的问题。这些资源是稀缺的,你不占有,别人就占有了,别人占有了,你就没有了。”
如何获取这些资源?戚发轫院士认为,我们需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不断提升进入太空的能力、利用太空的能力、捍卫太空的能力。“这个航天强国梦,我们这一代人还没能实现,需要新时代的你们接到肩上。”
航天精神闪耀光芒
“6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从一无所有到航天大国的?”在戚发轫院士看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离不开航天人的努力。这个努力来源于以“自力更生”为核心的航天精神、以“热爱祖国”为核心的“两弹一星”精神、以“特别和担当”为核心的载人航天精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一穷二白且面临技术封锁的严峻形势下,戚发轫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咬紧牙关,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坚持自主研发,攻克了众多难以想象的难关。
“你想学,人家不让你学,就只能靠自己。”戚发轫院士坦言,“干了60年航天事业,我深深体会到,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人民要幸福,离不开自力更生。当年如此,现在亦如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年轻人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更加艰巨而光荣。“我们这代人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我们没有,他们有;而你们这一代人要完成超越的使命,要干他有、我比他更好的事情。”
戚发轫院士强调,广大青年要完成使命,还需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其核心是爱国。一个科学家首先应该是一个爱国者,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爱,才会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出来,而最大的爱,就是爱国家。只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把自己岗位的工作干好了,这就是爱国,国家就会因为我们的努力变得强大。”
这位一生把爱奉献给航天事业的白发老人,在几次国家有特殊需要的时候,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当国家有需要时,我们就要挑起重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天命’。我希望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航天人都要有这种特别的精神。”
讲座最后,戚发轫院士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嫦娥四号研制人员的话寄语现场师生,“伟大的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实现强国梦的主力军是你们青年一代,希望你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好好学习,打牢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你们这代人的贡献。
10月9日下午,戚发轫院士还受邀参加了校党委研工部党支部与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共建开展的“弘扬科学家精神 勇担新时代重任”主题党日活动,给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堂生动党课,并与支部党员、2020级理科实验班(数理科学与大数据)入党申请人亲切交流。
“我希望能将本科学到的数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应用到研究生阶段免疫学的研究领域当中,从老一辈科学家的手中接过责任与担当的‘接力棒’,为中国免疫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会努力把老一辈科学家们爱国奋斗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学习科学家精神,从中汲取营养、凝聚力量、导引航向,练真本领,做真研究,争做德才兼备、学以致用的创新型人才。”……听完戚发轫院士的讲述,现场师生受益匪浅,纷纷交流心得体会。
站在南开新百年的起点,为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发扬南开公能品格,全方位做好数理科学与大数据人才的教育引领工作,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共同致聘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为理科试验班(数理科学与大数据)新生的“红色领航员”。
在当天的主题党日活动上,戚发轫院士与校党委研工部负责人共同为2020级理科实验班(数理科学与大数据)“红色领航员”颁发聘书,希望他们传承好“公能”精神与科学家爱国奋斗精神,带领新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入党初心,勇担青春使命。
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名誉院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次,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获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被评为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2020年荣获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