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西政故事会|杨蕤:人生在不断试错中成长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2020-09-14 15:52:04   625 阅读

会议现场 (林晓晖 摄)

主讲人杨蕤校友 (林晓晖 摄)

西政网讯 9月11日下午,“讲西政故事、育时代新人”——西政办学70周年第四场故事会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内举行。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理合伙人、党委委员、我校94级校友杨蕤在会上分享了自己从业二十几年的职业经历。副校长唐力主持会议。各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学生代表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唐力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务实教育”是我校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两大办学特色之一。当前我校在全国各地由校友们牵头建立的实践基地共有800多个,这些实践基地为学生们实践能力培养和系统化的法律职业训练提供了宝贵机会。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国家对法治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提出了高标准要求,我校依托校友的力量,在国内首创了联合培养模式,其中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就是与我校进行联合培养的优秀律师事务所之一。

“我叫杨蕤,‘蕤’字最早出自诗经,意思是草木生长旺盛,父亲为我取这个名字也是希望我能健康成长。很多朋友刚认识我时都会说你这个名字不太好认啊,可一旦认识了就不会再忘记。”故事会伊始,杨蕤校友就为与会人员介绍了自己名字的来源,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会场氛围一下活跃了许多。

走出舒适圈 迎接人生第一次挑战

“97年我到深圳实习,也做好了留在深圳的准备。但那年恰逢重庆市直辖,机关单位正是用人的时候,重庆的各个公检法部门都抢着要西政的毕业生,加之父母的劝告,于是我就回到了重庆。”

刚直辖的重庆,各个单位正在建设初期,杨蕤很快就进了一个工作待遇很好的单位。不过安逸的生活总不会过得太久,突如其来的机构改革让单位上下都经历了不小的震荡。

“单位给出了三个方案,临退休同志的提前退休,值得培养的年轻人才继续深造,同时鼓励其他员工自谋职业。”

安逸的生活突变,强烈的刺激使得入职不久的大学生们也被迫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年轻人们聚在一起总是豪情壮志希望寻求改变。“出于盲目和冲动,我最终提交了辞职报告,但之后我才发现当初热血沸腾的一群人中,只有四个人提交了辞职报告,而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提交了辞职报告后杨蕤才发现自己连律师证都还没考,好在他搭上了当年律考改革的末班车,在改革前的最后一年拿到了律师证,开始走上了在律所挂职的道路。

提起这段往事,杨蕤表示,虽然现在看来自己当时盲目又冲动,但也正因如此才让他走出了舒适圈,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与强者合作 走进央视法律讲堂

2002年到2013年,杨蕤一直在索通(律师事务所)工作,期间恰逢重庆市举办第二届律师辩论赛,于是他与律所的另外两位律师组队参加了这场比赛。

“我出身于经济法系,但我们在初赛就遇到了一个刑事案件。非常幸运的是当时有一位律师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他就是现在百君律师事务所的副主任陈昱,可以说他的指导为我们最后取得第一名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通过这件事,杨蕤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永远要和强者合作,在这过程中不仅自己要够强,同时还要学会与强者相处。而这件事彷佛也成为了杨蕤事业多米诺骨牌的推手,一环套一环,这次机会为下一次的机会创造了机会。

2009年,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节目改版,准备让律师走入演播厅讲述真实案件。“那次辩论活动让律协认可了我的能力,于是当央视在全国各地寻找合适的律师时,重庆律协就推荐了我。”杨蕤说道。

但央视的门槛极高,平时作为律师的杨蕤进入封闭式的演播厅又很不习惯,两次演讲都没能得到导演的认可。“我不禁开始反问自己做这件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件事的经济效益很低,而社会效益还是未知,单位领导也在劝我说‘要不就算了吧’。”

“但总觉得自己都到了这一步了,就差临门一脚了,就这样放弃实在太不甘心了。既然已经到了这个高度,好歹我也得自己架个滑竿自己滑下来而不是就这么摔下来。”就这样杨蕤咬牙坚持了下来,终于在第三次试讲时通过了,也最终登上了央视的舞台。

虽然杨蕤最终没有坚持继续上《法律讲堂》,但这次经历,却给他的人生撒了一点关于坚持的佐料,也让他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

人生就是在不断试错中成长

在进入索通律师事务所工作6年后,由于出色的业务能力,杨蕤成为了索通最年轻的合伙人律师。“律师这一职业占了我几乎100%的职业生涯,尽管当时我已经是优秀律所的优秀合伙人,却在不断思考如果我不是律师?做其他工作是不是可以的得到更高的收益?”

在这样的心态下,杨蕤参加了一个总裁培训班,但很快他就发现这个班级主要就是讲授造富神话,做法就是依托于快速膨胀的泡沫,让大家透支自己的信用额度。“人在欲望的驱使下总会做些不可理喻的事情,还好我只是走了一圈悬崖,西政的教育和律师的自觉让我保持了最后的冷静。”杨蕤很庆幸自己当时悬崖勒马。

2014年重庆开始鼓励创办个人律所,杨蕤也抓住了这次机会创办了自己的个人律所。刚开始时律所效益还不错,营业额在第二年一度达到了两百万,但绩效压力、团队压力、管理压力等问题也接踵而来。“当自己成为了自己的天花板时,你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瓶颈,并且很难再继续突破。”

穷则思变,知识底蕴和现金流的匮乏使他认清了自己与大律所之间的差距。于是在关闭了自己的个人律所的后,杨蕤决定加入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杨蕤认为,好的品牌和团队往往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在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赋能’,能量来源于外部,所以要去跟随值得你跟随的人。”

故事会的最后,杨蕤还为在场的师弟师妹们提了几点建议。他认为,在大学期间,唯有“经历+复盘”才等于财富,所以年轻人犯错了不要紧,不要一直沉浸在错误的漩涡中而反复焦虑,更应该向前看;其次是要学会正确认知自己,内心不自恰的话,财富和荣誉都会远离我们,所以任何一件事要做就要好好做;最后就是要考虑放下顾虑,为自己投资,这个投资可以是学习也可以是保持身体健康,但一定是要有效的投资。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