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疫情下的开学季 中国留学生何去何从

来源:央视网  2020-09-07 16:06:39   457 阅读

羊城晚报记者 孙梓青  

“所有计划都打乱了。”刚从中山大学毕业的宇宏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她去年9月和10月申请留学,然而,今年年初开始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各国管控政策,让她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规划。

英国国际教育咨询公司QS的调查报告显示,66%的中国受访留学生表示疫情影响了自己的留学规划,这个比例远高于欧盟(47%)、印度(57%)和北美(53%)的数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而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对于数十万留学生而言,疫情之下,无论是上网课、坚持出国还是延迟入学,每一个选择背后都充满着权衡、犹豫与纠结。

online?

多数人仍难接受线上授课

没有课堂氛围 缺乏田野调查条件

多数人眼中,在国内参加网络课程(online)似乎是疫情之下留学生们最为常规的选择。但实际上,据QS调查报告,只有9%的中国留学生对网课“极感兴趣”,11%的留学生对网课“非常感兴趣”,而最多数受访者(37%)对网络授课“完全不感兴趣”。“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不值学费”“留学体验感差”是大部分留学生对网课的评价。

已被巴黎政治学院录取的宇宏决定参加学校的线上课程。“即使去到法国,很大概率还是线上授课。”宇宏表示,因为曾在法国交换学习,她认为即使下个学期再去巴黎,也不会对自己的留学体验产生过多影响。“我的项目为期两年,因此即使online一学期,还是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一年制的硕士项目,online一学期,可能校园生活就会有很大欠缺了。”此外,在她看来,在参加线上课程的同时还可以在国内实习,实现时间的最大化利用。

相比之下,被英国高校录取的奇安则更加犹豫:“Online形式还是很影响教学质量,没有课堂讨论的氛围,也无法参加很多的研讨会和讲座。”即将入读人类学专业的她尤其担心线上课程无法为田野调查提供条件。据报道,疫情下英国学校已陆续开学。而对于能否及时抵达英国,奇安仍然担心,“最差就是上一个学期的网课,但我还是想能10月份到英国”。

同去英国留学的薇梅则选择坚持去英国上学。薇梅认为,网课和参加线下课程的体验完全不同,虽然即使在英国,部分课程也将以网课形式展开,但一些小型研讨会还是会采用教师面授的方式,且人在英国会有更多机会和老师当面沟通交流。她的学校将在9月25日开学,她打算近期先飞往英国,然后在宿舍进行自我隔离。

defer?

延迟入学或带来新的问题

面对多方压力 身份尴尬难找实习

以往,除了极为特殊的情况,留学生们通常不会选择“延迟入学”(defer)这个选项。然而,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延迟入学成为越来越多留学生的选择。

在问答平台“知乎”上,近百条提问都和“defer”相关,其中问题集中于今年拿到offer(高校录取通知书)该不该延迟入学;如果延迟,间隔年(gap year)又该如何规划等。QS的调查报告显示,48%的受访中国留学生计划延期到明年入学。

即将入读芝加哥大学的宋风就选择延迟入学。宋风向记者表示,自己选择延期主要有几方面考虑:“首先,当然还是健康的原因,担心自己和身边人受到疫情的影响;第二,今年大概率是线上授课,我觉得这种形式不是很能接受,很多学院的活动和讲座都无法参加,感觉学费交得不值。”另外就是就业形势的因素。受疫情影响,美国经济出现波动,短期内就业形势不乐观。宋风表示,这些“延续的波澜”恐怕会对自己今后在美实习及未来求职带来不利的影响,综合考量后,他选择延期。

不过,这一年,宋风也不打算选择轻松模式。他计划参加两到三份实习,为未来求职积累工作经验,并学习python(编程语言)或多一门外语,培养更多职业技能,挖掘更多可能性。

当然,延迟入学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是来自父母辈的压力吧,他们会希望我们早点出来参加工作,延迟入学会让他们觉得我在这一年中无所事事、浪费时间,”宋风说:“其次是来自同辈的压力,特别是那些读一年制硕士项目的同学。他们一年之后都开始工作了,我才过去那边读。”宋风向记者表示,在延迟入学的一年中,难免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延迟入学所带来的问题可能还不止此。宇宏告诉记者,留学生在gap year中“身份”的尴尬可能才是更严重的问题。“我们已经从原学校毕业,不可能有学生身份,但很多企业的实习必须要(实习生具有)学生身份,”宇宏说:“而如果单位知道你在一年后必将离职去上学,它怎么可能为你提供一份全职的工作呢?”这意味着选择延迟入学的留学生们很难在gap year中找到实习或者工作。

宋风同样表示:“有些公司是不可以的(指招收非学生身份的实习生),通常外企在这方面会卡得严一些。小公司又相对比大公司宽松。”

go local?

部分高校可在国内合作院校就读

或为可行思路 如何平衡资源需考量

实际上在更早的时间里,留学生的开学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闵景就提出建议,因疫情回国终止学业的留学生,可通过本科生插班生考试或者高职高专扩招计划,解决继续学习的问题。尽管这则建议后来被简化为“因疫情归国留学生可入学高职高专”,引起不小的波澜,但在国内高校就近入学(go local),确实不失为解决留学生开学、复学问题的一个可行思路。

7月初,美国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就曾发布通知,表示无法按时抵达美国的国际学生可选择在自己所在国的合作高校入学就读。根据这份通知,中国公民可选择入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所国内知名高校。这些学生将修读“线上+线下”的混合课程,能够使用本地学校的设施和服务,并与康奈尔大学的同辈共同参与课外活动。

然而,在北京大学内部论坛“未名BBS”上,不少北大学生对康奈尔大学的这项政策表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一方面,北大的设施本身并不宽裕,如果再开放给海外高校的中国留学生们,可能产生新的矛盾;另一方面,北大在疫情期间实行相对封闭的校园管理,如何管理这些北大校园中的非北大学生,也可能成为新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国内高校和海外高校一直采用两套并行的招生和选拔方式,如果允许被海外高校录取的学生在国内高校学习,会否侵害国内高考的公平性和公信力?目前,北京大学已经开学,但记者尚未了解到有无康奈尔大学学生入学的情况。

相比于康奈尔大学,部分原本在国内就设有合作办学学校的海外高校或更具操作空间。据上海纽约大学(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研究型大学)官网信息,来自纽约大学和纽约大学阿布扎比校区的约2300名中国籍本科生和800名中国籍研究生将入读上海纽约大学,这一规模甚至超过了上海纽约大学自有的学生数。上海纽约大学的许同学告诉记者,这些学生的课程、教师、授课地点和本校学生是完全分开的,但本校学生依然会担心校园的公共资源会否被抢占。与之类似,位于江苏昆山的昆山杜克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合办高校)同样将在秋季学期接收约120名杜克大学的学生。

“Go local的方式我认为是可取的,”长期从事留学教育工作的葛老师向记者表示:“首先,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正常开学;其次,参加线下课程,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会更高;最后,学生依然可以接触到自己的同学群体,一定程度保证了从线上课程无法获得的社交资源。”就她了解到的情况,多数留学生对于“本地入学”的方式都还是接受和认可的。

葛老师也为留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大的形势考虑,其实我们不太建议今年的学生defer入学。因为今年出去读书的人数减少,这势必导致明年入学人数的激增,相对来说,无论名校申请还是毕业后就业的竞争都会更大。但是如果能defer半年到春季入学,则是一个较优的折中选项。”她表示,具体的选择还是要根据个人的留学需要:“如果留学是为了学历提升,我会建议先上online课程;如果学生非常在意上课体验或希望体验异国文化,那么延期入学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应采访对象要求,宇宏、奇安、薇梅、宋风为化名)

编辑:徐也晴 责任编辑:刘亮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