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加快提升清华国际声誉和全球影响力
8月27日下午,清华职员“全球传播能力提升计划”第二期开班仪式暨首场讲座在蒙民伟楼多功能厅举行。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覃川,人事处副处长王晓莉,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雪出席开班仪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党委书记胡钰作题为“如何建设当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的首场讲座。全球传播办公室主任陈垦主持开班仪式及讲座。
覃川介绍学校全球传播工作
在开班仪式上,覃川系统介绍了学校全球传播工作的背景定位、内涵体系、现状基础和发展规划等。他指出,全球传播工作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和支撑,对清华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社会形象和国际声誉有重要推动作用。大学的全球传播工作是我国对外宣传的有生力量,是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突破点,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大变局下发挥着“搭桥”“握手”“交心”的独特作用。我们应当贯彻“双循环”理念,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积极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全球化传播新态势新规律,积极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涌现的新问题新要求。
覃川表示,清华职员“全球传播能力提升计划”旨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全球传播核心骨干队伍,加强全校各单位的全球传播能力建设,推动建立学校机关和院系单位协同联动的全球传播工作体系。
张文雪致辞
在开班致辞中,张文雪介绍了继续教育学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服务学校发展的工作目标。她表示,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校也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建校11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在此背景下,“全球传播能力提升计划”第二期将通过国际时事政治、跨文化沟通、融媒体采编业务和传播实践训练等模块进行系统化培训,全面提升各单位人员的素质能力,搭建各个单位之间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互通有无、共同成长,更好地服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胡钰作专题讲座
开班仪式后的首场讲座上,围绕“如何建设当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胡钰以大量生动的案例对如何认识和建设当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指出,21世纪的国家竞争愈发体现在意识形态之争,价值观之争,话语权之争,国际话语权事关中国战略目标和长远利益。我们应思考如何建构支持中国发展的新闻舆论生态,形成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社会预期,形成植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形成面向全球的良好中国国家形象。他强调,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基础是文化自信,核心是专业研究,关键是系统实施。在全球新闻传播中应当形成崭新的传播观念,提升对外传播的创意能力,以大时间尺度,顽强地、创造性地建设当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学员代表发言
作为第一期的“优秀学员”,来自五道口金融学院的王闻琪老师在学员代表发言环节分享了自己参加清华职员“全球传播能力提升计划”第一期的收获。她表示,参加第一期的学习,不仅收获了干货满满的知识,与其他院系老师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指导实践,受益良多。
作为第二期学员代表,来自航发院的裴佩阳和科研院的朱亮两位老师分别结合自己的工作,分享了对全球传播工作的思考及参加此次计划的期望。“在这里可以与来自学校49个不同单位的老师们共同学习研讨,这是一个互相学习、增进交流的好机会,期待和大家一起进步!”科研院朱亮老师说。
第二期学员合影
清华职员“全球传播能力提升计划”由党委宣传部、人事处主办,继续教育学院承办,并纳入学校职员整体培训计划。该计划第一期于2019年11月启动,2020年6月在线举行了结业仪式,51名学员在疫情期间坚持学习,完成了项目各项学习任务和结业课题汇报,顺利取得结业证书。按照疫情防控要求,2020年春季授课形式由线下调整为线上授课,除学员外,更多院系部处的老师通过线上的方式参与了该计划课程的学习,受众达2000余人次,扩大了学习效果和影响。此次,共有来自49个单位的59名职员入选清华职员“全球传播能力提升计划”第二期。据悉,学校计划在110周年校庆前完成110名左右全球传播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
来源 | 清华新闻网
编辑 | 李华山
审核 | 程曦
排版 | 胡晓燕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