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湖北红色教育培训有哪些?

来源:网络整理  2019-06-27 17:59:05   1430 阅读

最近收到各位学员留言问湖北些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有哪些,以下便是干部培训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湖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供您参考。

麻城烈士陵园

微信截图_20190625142432.png

麻城烈士陵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麻城烈士陵园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城区陵园路75号,是为纪念黄麻起义和缅怀鄂豫皖苏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而修建的。麻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0领导下,麻城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麻起义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是红四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八军的发源、组建或诞生地,是红一军、红十一军、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鄂东军开展土地革命,新四军开展抗日游击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活动区域。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麻城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孕育了王树声大将、陈再道、王宏坤、-等一大批开国将军,仅1955-1965年授衔的麻城籍将军有36位,在战争年代麻城有76300人先后参加了红军,有7260余人参加长征,有14.3万人牺牲于战难,麻城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其中建国后登记在册烈士有12538名。

微信截图_20190625142432.png

麻城烈士陵园于1977年动工兴建,1979年纪念“黄麻起义”52周年时正式落成,2005年至2007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建设。园区现占地面积130余亩,绿化率达80%以上,主要景点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麻城革命纪念馆、王树声纪念馆、王树声大将墓、李硕勋烈士纪念广场、“红色中国”音乐纪念广场等,其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面四周镌刻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字及题词。麻城革命纪念馆和王树声纪念馆分别采用了声、光、电、雕塑、壁画、虚拟成像等场景技术展示了76位烈士、44位麻城籍将军、86位英模的生平事迹资料。该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和100个经典景区之一。现在每年接待全国各地游客达55万余人次,与全国300余家单位建立了共建关系。

微信截图_20190625142432.png

该陵园建成以来,先后接待了陈再道、王任重、程子华、张思卿、张才千、王必成、周希汉、杨炬等党政军领导的参观视察,并对该园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该园从开园以来,一直坚持“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办园方针,以陵园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人为本,寓教于乐,争创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为目标,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堂,同时也是缅怀革命烈士和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场所。

微信截图_20190625142432.png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微信截图_20190625142432.png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位于城关镇(县城),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牌坊、纪念碑、烈士祠、烈士纪念馆、烈士墓、骨灰堂和园林等组成,园内建筑古朴典雅,绿色琉璃瓦顶盖,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登上锞子山可眺望县城全景。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烈士陵园内,建筑面积2463平方米。馆房为古典庭院式结构,长廊环绕,飞檐碧瓦。馆内设序厅和8个陈列室、1个画室,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该馆题词,内陈设着230名著名烈士(其中省军级27名、地师级78名,县团级72名、被-授予军事家的3名)的事迹简介,以及烈士遗物、照片、诗抄和雕塑等。

微信截图_20190625142432.png

将军墓园

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和英烈墙后方锞子山上修建18座陵墓,其规模和形制各不相同,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1963年,在锞子山上修建沈泽民、蔡昇熙、吴焕先三位烈士墓。此后,许多开国将军、老红军生前都表示去世后要回家安葬。为满足他们落叶归根的愿望,表达人们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在苍松翠柏之间,先后修建了程儒珍、吴立准、罗厚福、韩先楚、郑位三、王尚德、夏世厚、-、刘昌毅、聂洪国、王建安、吴若岩、张天云、王积功、罗应怀等老红军和将军墓。

李先念纪念馆

李先念纪念馆,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锞子山西侧山腰。1993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1994年4月5日动工兴建,1995年底建成,1997年6月21日李先念主席逝世5周年纪念日正式开馆。该馆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27平方米,陈云同志题写馆名。2012年国家拟重新改扩建及重新布展,新馆总建筑面积3305平方米纪念馆。主要介绍李先念在66年的革命岁月中,从一名普通木匠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将军,从农民的儿子到国家主席的光辉战斗历程,展示了李先念主席平凡与非凡,朴实与传奇集于一身的个人风采。

浩气亭

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锞子山顶,居陵园中轴线上。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木六角亭,彩绘斗拱飞檐,屋面盖深绿色琉璃瓦,栗色立柱间设花岗岩座椅,供游人小憩。亭高5.47米,占地面积30平方米。2008年由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设计修建。

石景石刻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有十来处形态各异的石景,既有园林景观特色,又具革命内涵。常引人驻足的有:纪念碑东侧的巨石上刻董必武题字“朴诚勇毅”;董必武纪念馆前、将军馆旁大石上,刻有董必武题写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性习于俭,俭以养廉。”烈士纪念馆东侧大石上镌刻着郑位三题写的“胜利勿忘烈士功,请将遗志记心中。终极目标共产制,大家努力莫放松。”还有烈士馆门前的四块、历史纪念馆东西各一块石头,其中烈士馆前一块标示李先念于1988年4月20日为烈士纪念馆栽种的雪松。

碑廊

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锞子山东侧环形道两旁,共有53块红沙岩石碑,碑上刻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部分先烈诗词及书法家的作品。其中有:董必武《纪念黄麻起义35周年》诗:“廿二年间起伏多,黄麻革命涌红波。大山三座终移去,党引工农奏凯歌。燎原烈火起星星,烧却江淮腐恶根。英勇斗争成绩夥,山区到处见新村。”李先念题词:“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徐向前题词:“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的革命烈士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叶剑英题词:“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精神万古长青!”-题词:“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的精神流芳千古!”-题词:“革命烈士英灵永存!”郑位三题词:“鄂豫皖区革命早,灾难功劳都不少,出现人才数千宝,影响全国颇不小。”

红军墓园

微信截图_20190625142432.png

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锞子山东侧,董必武文物库房后山坡上,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2002年8月修建,内有98座红安籍老红军及将军陵墓,墓依前低后高的地势分为7排,各陵墓规模形制基本统一,每座陵墓一律面西南背东北。陵墓周围有翠柏环绕。

红安将军馆(待展)

红安将军馆,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东50米,董必武纪念馆东南30米,面南背北。2006年10月26日奠基,占地面积204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该馆为两层框架水泥结构建筑。整个建筑分四部分,成对称布局。居中部分为中厅,东西两边各一边厅,均为坡屋面盖深绿色琉璃瓦。中厅假三层结构,边厅为两层。中厅后面有一层平顶结构的后厅。目前将军馆的主体工程已完工,拟展出红安开国将军的光辉业绩。

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

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中轴线上,面对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背靠将军墓区,从后往前分三个部分:挡土墙、纪念墙主体、石砌平台。占地面积700平方米。2007年7月动工,11月竣工。纪念墙高3.3米,中间是一段弧形墙,长74米。墙面居中上方镌刻“140000”,是红安在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人数;墙面最东端竖向镌刻“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九个镏金大字,之后由东往西按姓氏笔画整齐排列登记在册的22552位红安革命烈士的英名。纪念墙前有一平台,雕刻有汉白玉花环。连接平台的为一翻开的汉白玉书卷,上面镌刻着红安县委、县政府关于修建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的铭文。

英烈广场

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碑后,广场东西长100.5米,南北宽85.5米,硬铺面积8592.79平方米。2006年7月15日动工,2007年7月竣工验收。纪念碑至英烈广场通道两边种植有成片的红继木,宛如一片红色的大地;其间有26棵紫玉兰,寓意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从1923年黄安县党组织成立到1949年全国解放26年,黄安(红安)党组织领导黄安人民始终坚持斗争;广场中央14棵雪松,象征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14万红安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广场东西两侧种植61棵红继木球、162株笔柏,两种植物共223株,象征红安籍授衔将军61位和未授衔的两百多位红安高级将领。广场中间有一祭祀坛,为四棱台建筑,南北长30.1米,东西宽18.1米,高1.2米。台面由黄、白、-色花岗石相间铺成,台面四周有汉白玉雕花栏杆;栏杆外围斜坡面由红花岗岩铺成;台面四方中间各有八步台阶达广场;台下为一曲尺形水池,每个水池各有六眼喷泉。

董必武“国策碑”

微信截图_20190625142432.png

位于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董必武纪念馆前。2011年,由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发起,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重庆分会、红安县委县政府、曲阳宏州石业集团共同兴建。两座碑体呈对称式矗立在董必武纪念馆前东西两侧。西侧碑上镌刻着“依法办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十二个大字。这是董老在1956年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的核心内容;东侧碑上镌刻的“群言堂”三个大字是董老1974年多次为有关单位和个人题写的字。这两座碑文蕴含着董老一生的追求,凝结着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精髓,彰显着董老终生孜孜以求的依法治国的国策。整体朴实、大气、厚重,与纪念馆建筑相得益彰。“国策碑”碑高6.35米。碑体基石高75厘米、基石以上部分高560厘米,这两组数字蕴藏的内涵是:董老故于1975年及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作的重要讲话;纪念碑宽188.6厘米,象征董老生于1886年;每座碑重90吨,寓意2011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碑的护栏采用“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栏杆式样,造型简洁大方,意味深长。每座碑体下部由五块基石砌成,碑上刻有稻谷和牡丹花的图案。分别以“东西南北中”五块基石的运用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五色土,象征国土。)与“稷”(稻谷,象征民生),以牡丹的图案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并结合碑体顶部的斗拱的造型,传达出创作的核心理念,即“民主”和“法制”是国家构建的基础和民族强盛的支撑。

董必武纪念馆

董必武纪念馆坐落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东侧锞子山山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为中式传统的庭院结构。董必武纪念馆初建于1985年,2005年进行维修改造,于2006年3月5日董必武诞辰120周年之际,重新对外开放。徐向前元帅题写馆名。纪念馆由主展厅、东西展厅、电影电视报告室和庭院组成。正院中央安放着董老半身铜像,基座上“董必武纪念像”六字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基座后有董老和夫人何连芝骨灰合葬墓;正院屏风上“董必武同志生平”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展览通过560多件文物、资料、图片再现了董老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人董必武光辉战斗的一生。新的展览采用了硅胶像、复原陈列、电视片播放等较先进的陈展手段,取得了良好的展出效果。

骨灰堂

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锞子山东侧,红军墓园北面。2005年9月28日动工兴建,2006年4月8日建成。建筑面积183.75平方米。堂内安放着17名红安籍共和国将军和80名烈士、老红军的骨灰和遗像。骨灰堂为青砖混凝土结构,深绿色琉璃瓦屋面。大门上写有挽联:上联“革命先烈落叶归根万人齐敬仰”,下联“英雄后代孝思长存千载永颂扬”,横批“音容宛在典范长存”。骨灰堂始建于1974年,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位于烈士祠正后方山坡上,仿古建筑,白色墙壁,飞檐斗拱。骨灰堂内正面和两侧是木板做成的格子,正面每层20格,两侧每层8格,上下六层。每格安有玻璃门,里面安放骨灰盒,透过玻璃可看到盒上逝者的的相片和名字及生卒年月。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中轴线。2006年5月28日奠基,200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八十周年纪念日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展出面积5000平方米。历史纪念馆科学运用声、光、电、半景画、场景复原、大型沙盘模型置景等艺术手段,以序厅大型雕塑《大别山雄风》开篇,通过黄麻惊雷、商南烽火、皖西烈焰、赤区新貌、鏖兵大别、浴血孤旅六部分展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雄的山——英雄的人民一一英雄的业绩一一英雄的精神”,最后以尾厅大型组合照片《将军摇篮》结束。整个纪念馆给人以大气、凝重、庄严、肃穆的感觉。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微信截图_20190625142432.png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锞子山上。纪念碑高27.11米,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1977年4月29日,湖北省委、省政府为纪念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批准修建。1979年7月23日建成,1979年11月13日落成。200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资对纪念碑及周边进行了改扩建。纪念碑广场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占地4000平方米。

纪念碑正面镶嵌的汉白玉石上镌刻着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题写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17个镏金大字。纪念碑前有两尊巨型铜像,东塑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西塑红军战士高擎钢枪,奋勇向前。碑身东侧的汉白玉石板上镌刻着叶剑英、董必武(1974年为七里坪烈士碑的题字)的题词,碑身西侧的汉白玉石板上镌刻着李先念、徐向前的题词。李先念题词:“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徐向前题词:“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的革命烈士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叶剑英题词:“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精神万古长青!”下方镶嵌着《攻占黄安城》和《保卫黄安城》的巨幅浮雕。两座铜像中间、纪念碑正前方为汉白玉大理石重新琢成的花环,铜像与花环之间为芝麻灰花岗岩制成的9步台阶达新建的一级平台,台面430平方米。碑背面汉白玉大理石上镌刻《黄安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西侧。198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60周年奠基,1990年11月13日对外开放,徐向前元帅题写馆名。2004年中共湖北省委组织专班对烈士馆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及重新布展,2007年11月13日重新对外开放。纪念馆为仿古庭院式建筑,占地面积467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纪念馆以时系史、以史系人、以人系事和突出主要烈士之中重要烈士的闪光业绩,运用声、光、电、幻影成像、模型等现代化的艺术手段,生动再现了从1923年黄安建立党组织至1949年全国解放长达26年的革命斗争历程中,为了创建和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及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战他乡而牺牲的263名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迹,他们只是无数先烈中的典型代表。

微信截图_20190625142432.png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微信截图_20190625142432.png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广场北端,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的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

微信截图_20190625142432.png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的前身是清末湖北谘议局,始建于1909年,1910年建成。湖北谘议局旧址自成一个规整的院落,它的主体建筑谘议局议场是一幢砖木结构二层红色楼房(俗称"红楼"),其建筑形式完全依照近代西方国家议会大厦,风格典雅庄重。

1911年10月11日,取得武昌起义胜利的革命党人,在这里组成中华民-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任都督,宣布废除清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从而开启了划时代的"民国之门"。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因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10月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湖北省文化部门依托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馆名。近20年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对其所依托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征集收藏辛亥革命文物200余件,收藏专业图书资料和历史图片资料分别数以千、万计。

微信截图_20190625142432.png

馆内不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史迹点,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而且还举办了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介绍性读物、资料性书籍和学术专著达10余种;接待海内外游客累计近300万人次,其中包括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30余万人次。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多湖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请点击https://hb.gbpxw.cn/base.html

以上是湖北干部培训网整理的湖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希望能对你了解湖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有所帮助。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