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9年南开大学研究生导师培训会举行

来源:南开大学  2019-06-27 11:15:07   924 阅读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孟萍 魏潇 朱晓研 张宏伟)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南开大学研究生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月22日-23日,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研究生院和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了南开大学研究生导师培训会。副校长李靖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出席培训会并作报告,培训还邀请了兄弟院校和本校优秀导师授课。

李靖在开班仪式上介绍了南开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现状,着重指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对研究生培养的全方位重要职责。他强调研究生导师工作是工作岗位,不是荣誉称号也不是职称,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完备的招生条件才可以招收培养研究生。此次研究生导师培训,是学校为南开大学下一个百年腾飞,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希望各位导师通过此次培训,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党和国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政策变化,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做法,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能力和水平,为南开新百年的发展贡献力量。

白海力的专题报告“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从政府的视角,阐述了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而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他鼓励参加培训的青年导师要不忘初心,牢记自己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为国家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张焕乔从多年培养研究生的经验中总结出,导师要从研究课题的确定、科研项目的指导及论文撰写规范等各处细节,给予研究生全方位的关心和指导,让自己的家国情怀感染带动学生,让青年人成为国家振兴任务的主力军。

复旦大学教授陈家宽在主题报告“我的研究生教育观——指导研究生模式与学术规范”中分析了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围绕生源如何选拔、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具体指导、授予博士学位标准与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享。他指出:在招生时,要学会判断学生是否有正确动机与浓厚科学兴趣,是否具备做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同时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导师应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提高研究生科学研究的能力,训练科学思维。此外,他特别强调了导师应以身作则的教育学生遵守学术规范,“良好的学风是科学家的生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芒的主题报告“师生关系之导师之道”围绕师生关系的“现状、本质、类型、问题、影响因素、解决方式”六方面展开。他提出“中国教育重在教人学为人”“导学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坚持科学的师生关系,抵制错误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在师生关系问题这一部分,李芒指出“师生之间教育关系弱化;师生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凸显;师生之间情感缺失,感情淡漠;师生关系的教育性逐渐消解。”是当下师生关系出现的问题。他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导师应从关注社会背景、明确价值取向、明确导师职责和创造“共生”的师生关系这几方面入手,化解师生关系中的矛盾,促进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南开大学6位“良师益友”称号获得者代表为参会新导师们带来了精彩的经验分享,内容涵盖从招生入学、培养学习、毕业及就业指导等各个方面。研究生的选拔方面,哲学院研究生导师李继东认为要秉持量力而行和宁缺毋滥原则——不能为了招而招、不是招的越多越好、不能什么人都招。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导师刘晓光提到,要重视专业素质考核和心理考核的共同考察。培养学生方面,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江沛分享自己会在学生刚入学时便与他们制定研究生总体学习规划,并称之为“君子协议”,有序安排选题、开题等各个环节。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王志耕讲到对学生要避免两个错误期待——不分目标的期待成才、期待学生像对待他一样对待你。药学院的研究生导师孙涛则表示,不能总以不信任的态度去“管”学生,应关注和陪伴学生成长,同时避免无目的的表扬和一味的批评。就业方面,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石福臣认为,导师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力所能及为学生提供、推荐就业信息,提示面试要领。

除主题报告及经验分享学习环节,参加培训的导师们围绕政治素质与师德师风、研究生招生与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等相关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及汇报。各组老师发言踊跃,气氛热烈,认为此次培训非常必要并且受益匪浅。同时,也对学校涉及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提出了诚恳的建议,如建立研究生心理干预机制、打通相近学科间的课程体系、严格规范研究生招生至毕业全过程、导师培训工作体系化制度化、加强对青年导师持续和及时的支持等多项建议。

培训会最后,研究生院及教师发展中心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会总结此次培训经验,汇总和提炼老师们的建议和意见,改进工作,将导师培训制度长效化、机制化,深入做好导师队伍建设工作。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