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校党委书记杨振斌、常务副校长丁奎岭一行参加2020届致远荣誉计划毕业生座谈会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网  2020-07-13 11:51:52   533 阅读

7月7日下午,致远学院2020届致远荣誉计划毕业生座谈会在闵行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杨振斌,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副校长兼致远学院院长徐学敏,副教务长、教务处主任吴静怡,校党政办公室主任林立涛,校改革与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张逸阳,与同学们亲切会面并深入交流。来自2020届致远荣誉计划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科和生物医学科学七个方向的18名毕业生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回顾自己四年的本科生涯,并为学院及各自专业方向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致远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部分方向项目主任、行政骨干参加本次座谈会。

会议由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章俊良主持,他介绍了2020届致远荣誉计划毕业生的整体情况。270名毕业生分别来自7个方向、27个专业,其中247人(91.5%)选择继续深造,工科方向学生100%选择继续深造。139人(51.5%)选择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理科六个方向直博率达64%,工科荣誉计划直博41人(35%),硕博7人(6%),学硕28人(23.9%)。有109人(40.4%)被海外及香港高校录取,133人(49.3%)继续在中国大陆攻读研究生,其中106名学生(39.3%)留校深造,23人入选“博士生致远荣誉计划”。根据202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的最新数据,247名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中有213名进入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占毕业总人数的78.9%,其中37人进入世界排名前20的大学,占毕业总人数的13.7%。目前拟获得荣誉学位人数总计91人,其中36人攻读硕士学位(17人至海外深造读硕),52人攻读博士学位(28人至海外深造读博)。本届毕业生共获得优异学位论文8篇,占全校20.5%。

各位学生代表积极发言,畅谈四年的学习与生活。同学们多次感激致远学院包容开放的学术氛围、高水准的课程设置与丰富的海外研修机会,为他们提供了广阔舞台,帮助他们寻找科研兴趣。同学们特别感谢学院领导和各位老师们对他们的倾情付出,给同学们强烈的集体感和归属感,这让致远学院不仅仅是一个群英荟萃的平台,更是一个充满了关怀和温暖大家庭。计算机科学方向刘天怡表示,在致远的四年,让她找到了热爱的方向,认识了一群可爱的良师益友,也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与此同时,同学们围绕培养计划的个性化、基础课程的整合度、写作表达能力训练、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国际交流、毕业设计、跨年级跨专业学生交流融合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毕业生代表们在发言中纷纷流露出对科学研究和学科交叉的渴望,相信学院在课程改革和个性化人才培养上会做出更多创新。

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项目主任与毕业生们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做出了回应。党总支书记洪梅表示,感谢致远学子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建议,助力学院不断发展进步。以写作课程为例,基于历届同学的反馈建议,学院目前已开设专门的写作课程,从大一开始培养学生学术写作能力。

吴静怡表示,同学们对于培养方案都表达了很多期望,未来校、院两级将积极探索在抓好专业核心课的基础上,打通选修课程,深化毕设改革,探索课程难度分级,给拔尖创新人才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同学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修课或科研。

徐学敏充分肯定了学院的人才培养成效,对致远学子们展示出的风采表示欣慰。她对同学们热切关心的方面进行了一一回应,未来学院将:在严格把控基础课程深度的同时,给予学有余力的同学更多选择的空间;全面梳理各方向基础课程内容,推进大通识的课程整合;重视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培养,开设相关课程;进一步发挥ZIRC的作用,汇聚海内外一流教师,弘扬交叉融合的文化;与国际一流荣誉学院建立联系,“走出去”“请进来”并举,营造更多元的环境氛围;着力与各院系加强协同育人,加强新工科交叉模块建设等。

丁奎岭表示,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致远学子身上所散发出的自信和活力、热爱与担当,同学们的风采已经体现了致远学院办学的初心和使命。他指出,如今是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中国是科技创新最好的土壤,也是最有需求的地方。他希望毕业生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并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寄语:一是勇于探索、甘于坚守,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交叉创新领域发挥真正的价值;二是牢记“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助力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三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常怀感恩之心,常回“家”看看。

杨振斌在总结讲话中感谢同学们对致远学院、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感谢致远学院全体老师们为学生成长成才的辛勤付出。他指出,人才培养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工作,希望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致远式”的关爱奉献。他援引马克思十七岁所写的《青年的选择》,对在场毕业生寄予厚望,希望各位同学找到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坚持,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人类发展大势紧密结合,明确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国家做贡献,为母校争光。最后,他以一首原创小诗寄语毕业生,认真答好人生这一没有标准答案的考题,“惜别菁菁校园,汗洒迢迢征途。他年归去来兮,差幸未曾蹉跎。”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