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以青春热血参与书写了交大西迁这段难忘的历史。”朴素自然、温文尔雅,言语间散发着读书人儒雅气质的郑守淇,在生前追忆往昔时如是说。
在他看来,自己一辈子做了三件事:一是参加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二是在西迁后创建了西安交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并编写了我国第一本计算机原理的教科书;三是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LISP人工智能计算机。
作为我国计算机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守淇因病于今年6月11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3岁。
出生黄浦江 扎根大西北
1927年,郑守淇出生在上海,从小就看到了孱弱的祖国如何被侵略的铁蹄践踏。求学时,他只能在租界内完成学业。1949年,郑守淇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因成绩突出,直接免试攻读交大电信研究所研究生,师从著名电讯技术专家陈湖,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同济大学任教,院系调整中又调回母校任教。
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出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决定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一大批胸怀报国之志的交大师生从黄浦江畔踏歌西行,一路来到古城西安,铸就了光辉灿烂的西迁精神。
获悉迁校消息后,郑守淇和同在交通大学任教的妻子盛剑霓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决心迁往大西北。他们从此扎根大西北,一干就是一辈子,与西迁师生一起,为祖国西部贡献了一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大国重器是立国之基,核心技术就是大国重器,值得付出一生来研究。从抗战中走过来的郑守淇深知这一点。
参加研制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56年,为发展我国科学与国防事业,国家决定集中力量攻坚研究计算机。郑守淇接受学校委派前往北京,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参加中国第一台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研制。该所当时汇聚了大量关于计算机方面的国外资料,郑守淇沉浸其中、不亦乐乎,为以后计算机专业的创建和人才培养做准备。
在中科院的两年,他除了负责外部设备的研制任务,还为研究班学员授课,担任第一、二届训练班教师,讲授“脉冲技术”等课程,所培养的学员后来成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发展的种子力量。
1958年,郑守淇返回在西安“落户”的交通大学,随即创办了西安交大的计算机专业并长期担任教研室主任。专业创办之初,郑守淇的任务便十分繁重。他既要给学生开课,又要参加计算机方面专业教材的编写,还帮助陕西省成立了计算机研究所,协助他们培养科研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郑守淇和于怡元组织编写的《电子计算机原理》教材。这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计算机原理教科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为全国各高校计算机专业采用。
1958年下半年,学校进行了自行设计的“数字积分机”研制。郑守淇和一批研究人员日夜奋战近3个月,完成了系统设计,用近700只电子管、数千只晶体二极管和阻容元件建造出四个“数字积分机”大机柜。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随着科学的春天到来,郑守淇的研究也开花结果了:教研室完成的光笔图形显示器科研项目因创新性和填补国内相关空白的重要性,被授予“全国科学大会奖”。这个科研成果凝聚了计算机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付出的努力,也是西安交大在该领域获得的首个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改革开放后,LISP人工智能计算机在合力攻关下诞生,作为主要研制者的郑守淇十分兴奋。这台“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高性能LISP计算机”通过了国家鉴定,是我国第一台智能计算机,其速度性能等均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项目曾获1990年北京首届国际科技博览会金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而作为西安交大计算机专业的首位博士生导师,郑守淇从教六十余载,为国家培养硕、博研究生60多名,他们当中有院士、教授以及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技术领军人才。
这位低调的教授很受学生崇敬。2017年,西安交大举行郑守淇从教67年暨计算机学科发展论坛,各地的学子纷纷赶回西安,向郑守淇致敬,这其中包括已80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他饱含深情地回忆了郑守淇在学术、工作、生活中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郑教授用专注、责任、爱心培育学子,如榜样般照亮了学生前进之路。”陈国良如是评价道。
“我博士毕业答辩时,郑老师一页页翻看论文,为我指导语句、标点等问题。郑老师学术上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精神让我受用终生。”计算机学院青年教师蔺杰回忆道。
除了治学严谨,郑守淇本人熟练掌握六门外语,更是精通英、俄、日、德四国语言文字,能自如地互相同步翻译。他曾为在交通大学工作的苏联专家当过授课口语翻译,也曾陪同有关校领导出国访问并兼做翻译。
西安交大教授杨新宇是郑守淇的关门弟子。每当谈起导师,他总是这样说,“郑老师艰苦朴素、学术严谨,最令人称道的是他通才硕学,掌握多国语言文字,常常教导我们要学好外语,学习同行业先进科学技术”。
“郑守淇水平很高,但为人极其低调,从来不与人争名利。”每当谈起郑守淇,西安交大师生总是这样评价他。平日生活中,他也是极其朴素。走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很难想到,这位穿着朴素的老人就是师生们口中传说的“祖师爷”。
2017年,中国计算机学会授予郑守淇“中国计算机事业60年杰出贡献特别奖”。其颁奖词中对他做了这样的评价:“郑守淇曾任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外设组组长、首批计算机骨干训练班教师,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本计算机原理教科书,为中国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设计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生西迁情,深藏功与名。” 交大师生用这句话来概括郑守淇的一生科教事业。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