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丁奎岭校长走进读懂中国课堂讲授“科学家精神”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网  2020-06-15 11:43:51   499 阅读

6月11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走进“读懂中国”云端课堂,以在线教学的方式为近四百位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科学家精神:天演在化,功成在学——读懂我们身边的化学”,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丁奎岭首先从本次“抗疫”中化学化工科技的重要作用,以及我校医护员工的感人事迹谈起,强调在“抗疫”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以及科学抗疫的重要性。他向同学们指出化学是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手段,它可以深入探究创造物质的结构和生命的起源。化学是基础性的学科,同时也是最有创造性的学科之一。他以“两弹一星”元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青蒿素的发现等案例说明化学为人类所创造出的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科学价值,加深拓展了同学们对化学的认识。

在中国的化学发展问题上,丁奎岭院士指出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经验化学,但是因为缺乏系统化的科学思想,这导致中国的古代化学没有发展成为现代化学。但我们上海交通大学是全国最早开设化学专业的高校之一,培养出了一大批化学化工人才。他尤其谈到在抗日战争时期,交通大学在迁校至重庆九龙坡的六年时间里,郭钟福、钱保功等校友努力从事燃油研发为抗战做出贡献的感人事迹,在这批校友中走出了21位院士。

丁奎岭通过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案例,说明了在科研工作中协同合作的重要性;他以“中国稀土之父”上海交大1944届杰出校友徐光宪院士,以及我校张永明、张万斌、马紫峰、肖文德教授的事迹为例勉励同学们要把自己的学习研究和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突破卡脖子的科技难题;我国“863计划”、“973计划”、科教兴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的形成;青年学生作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正处在中国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是从事科技事业最好的热土。同学们要重视基础学科的学习,不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围绕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化学这个问题,结合世界新一轮科技科技革命,丁奎岭向同学们介绍了夏普莱斯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创新、未来十大科技发展新趋势、100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以及上海交大未来科技发展的整体布局。他强调我国的科技发展已经经历了“跟跑”,现正在走向“并跑”追求“领跑”的过程中,所以必须特别重视基础研究,尤其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产生引领性的影响力。

最后,丁奎岭用上海交大校门下新、老两张交大学子照片的对比,展现不同时代交大人胸怀祖国、献身科学青春风貌。他勉励同学们热爱科学、刻苦努力,要坚定创造未来的勇气和决心,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勇于担当未来的重任。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