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两会中的武大声音

来源:武汉大学官网  2020-05-28 17:44:58   466 阅读

文字整理:肖珊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分别于5月22日、21日在京开幕。两会期间,来自武汉大学的代表委员们履行庄严使命,发挥专业优势,把握时代脉搏,反映师生心声,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凝聚追梦力量,开启奋斗征程。武汉大学代表和委员们的精彩观点,一起来看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窦贤康

观点一:武大何时复课取决于两个因素

武汉曾经是疫情的中心,学生返校的前提是必须要确保健康。我们学校已全面做好学生返校的防控措施准备,目前重要防护物资的采购、老师身体健康的检查、学生寝室的消杀工作等都已经完成了。

学生什么时候返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地方政府同意,按照相关规定,地方政府会给我们学校一个允许学生返校的时间节点;另一个是要经过教育部同意。根据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通知,从6月8日起,各高校可以安排现居住境内毕业年级(含高职、本、硕、博)和有科研任务的学生按照错时错峰、自愿原则返校。具体返校时间和方式由各高校统筹安排。非毕业年级学生返校时间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综合研判另行通知。我们会认真落实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通知精神,优先安排毕业生返校问题,具体返校时间会根据程序报批后公布实施。(北京头条客户端 2020-5-27)

观点二:在线教学会变成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包括武汉大学在内的湖北学校如何开展教学,备受社会关注。2月17日,武汉大学按照之前的开学时间,正式开启网上教学。为确保取得实效,学校做出了很多尝试。

“将来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肯定会有部分课程或者课程的部分内容继续采取网络在线教育的方式进行。”窦贤康代表表示,非常时期的在线教学本是抗击疫情的权宜之计,没想到却让人尝到了甜头,学生对大部分网上教学课程的反应很好,并提出互动性比原来更强了。

窦贤康介绍,学生反响不好的课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有些老师本身线下上课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和网络授课本身没关系;二是线下教学师生可以直接交流,再加上板书,更利于学生加深对比较难的基础性课程如数学的理解。针对第二种情况,窦贤康已经采取了对策,下学期可能适当补一点现场教学,加深理解。

“我个人预感,在线教学会变成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谈及未来,窦贤康表示,未来不排除将面向在校生的在线教学向社会开放,比如历史、金融、公共卫生学科,可以选择比较好的老师授课,录下来后供大家下载、学习,让更多人受益。(科技日报 记者陈瑜 2020-5-25)

观点三:高校就业工作要创新方式方法

面对疫情影响,党中央、国务院把保居民就业放在“六保”任务之首。代表委员表示,从中央到地方,财税、金融、社保等多方面政策接连出台,为企业纾难解困,千方百计保就业,取得扎实进展。

“给予湖北高校及湖北籍2020届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6省份与湖北开展定向劳务对接,这些针对湖北的就业帮扶政策,非常给力。”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代表说,通过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发力“云招聘”等,截至4月23日,湖北返岗就业人数累计达到691万人。他指出,高校就业工作要创新方式方法,开拓就业渠道,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引导学生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人民日报 2020-5-21)

全国人大代表、口腔医院院长边专

观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对全社会加强公共卫生教育

经过这次疫情以后,我们对公共卫生,对传染病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人大代表,我相信也支持国家出台一系列短中长期的政策,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央视国际 2020-5-24)

“目前我国现有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及教育体系比较单一,覆盖范围较窄,社会对公共卫生重要性意识不足。但当有重要公共事件发生,比如这一次的新冠肺炎,就需要全社会各层面广泛动员。”边专代表认为,现在急需对全社会加强公共卫生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培训。

边专建议,应当从加强社会公共卫生意识、培养临床及公卫复合人才、加强公共卫生专业规范化培训、强化公卫专门人才保障等方面出发,建立多层次公共卫生教育体系,包括在中学、大学教育中适当增加公共卫生及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知识等相关内容,支持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加强公共卫生、全科医学等相关学科建设,培养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

此外,边专认为,应当开展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常备一批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专家队伍。同时,推动公共卫生培训进党校和各级行政学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建立针对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培训和演练机制,打造“战时能来,来时能战,战时能胜”的队伍。(中国青年报 记者孙庆玲 2020-5-24)

全国人大代表、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健康学院教授毛宗福

观点一:加快立法进程、做大基金池,保障中国特色医保制度健康发展

毛宗福指出,我国医保涉及14亿人口,数百万个机构,千万个从业人员,医保基金撬动的相关技术产品和资金约有十万亿左右。这么大的体量,这么复杂的系统,如果在国家现代化治理当中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支撑,肯定不利于医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毛宗福呼吁加快加速医保高位顶层的立法进程,保障中国特色医保制度健康发展。

毛宗福建议,一要千方百计开源,鼓励激励商保产品,做大基金池。二要调结构。现在统筹基金主要是针对大病、住院,这个里面将来怎么更好调结构、建立统一的门诊、统筹基金等也是国际经验。三要激活存量资金,提质增效,化解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短板问题。

对于如何提高三医联动的综合治理水平,毛宗福则建议,在医保方面,要加快医保战略购买实施,理顺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在医药方面,医药行业一定要加快原研药、仿制药创新发展。在医疗服务方面,一定要凸显价值医疗,而且规范临床服务项目、内容、实施临床路径,关键是医疗机构、医疗系统内部要建立价值医疗为导向的内部激励奖惩机制,这个非常重要,这个不建立起来三医联动也很难。(金台资讯 2020-5-22)

观点二:建立以社区健康治理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

坚持和完善社区疫情防控,看好“家门”,仍然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如何抓实抓细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创新社区健康治理体制机制,是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一道“新考题”。毛宗福建议,成立街道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选聘社区医生进入社区“两委”协助公共事务;实施基层社区健康信息化工程,落实基层社区“一网通办”、“一键联通”。另外,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引导百姓在家门口就医;将武汉纳入国家试点,建立以社区健康治理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湖北网台 记者殷竟成 2020-5-22)

全国人大代表、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江东

观点一: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全国两会上,刘江东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拟联名提出建议: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刘江东说,目前,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近年来,国务院提出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中,明确武汉担负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重任。同时,位于全国中部腹地的武汉基础条件优厚。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全国中部腹地,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深厚、交通条件便利、经济实力较强、工业门类较为齐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科教发达,武汉还与其他长江中游城市在多个领域,建立了顺畅的合作机制。(长江日报 记者宋磊 2020-5-26)

观点二:进一步健全社区基层工作者评价和奖励机制

此次全国两会上,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成为众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刘江东代表指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处于疫情防控第一线。做好社区工作,首先需要有一批能安心、用心、沉心于社区工作的社区干部队伍。建议国家人社部门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健全社区基层工作者评价和奖励机制,加大保障力度,让更多有心、有力、有才之人愿意扎根社区。(长江日报 记者宋磊、张维纳 2020-5-24)

全国政协副主席、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辜胜阻

观点:用好保、稳、进“三字经”

辜胜阻参加民建界别联组讨论时表示,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提振信心。今年政府工作主基调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处理好保、稳、进三者关系,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保是底线,稳是大局。“六保”是“六稳”的着力点,其中核心是就业、关键是企业、基础是产业。只有保住企业,才能保住就业,才能保住基本民生,稳住经济的基本盘,更好推进改革开放。

辜胜阻强调,政府工作报告在“稳”和“进”的问题上提出了“两新一重”的新概念,“两新一重”一头连着巨大的有效投资需求,另一头又连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既涉及“留得青山”,也涉及“赢得未来”,具有“一石多鸟”的政策效果。当前“稳中求进”一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二要以一揽子计划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三要让新基建和新产业“双轮驱动”。四要夯实“保产业链保供应链”安全底座,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五要积极拓展高新技术领域国际合作,积极打造开源开放创新平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全球技术创新治理。(新华网  2020-05-24)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副校长舒红兵

观点: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部)科技创新中心

九省通衢的武汉,正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家(中部)科技创新中心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以住鄂全国政协委员杨松为第一提案人、住鄂全国政协委员舒红兵等为联名提案人的《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部)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联名提案,呼吁国家支持武汉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强或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工业技术研究院,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在湖北转化科技成果等。

武汉科教优势明显,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如抓住机遇,大力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将极大促进“科、教、研、产”创新与深度融合发展,支撑、带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委员们呼吁,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布局。

委员们建议:加强或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工业技术研究院,加强现有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5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和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等12家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筹划在一些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新建双创示范基地和工业技术研究院;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在湖北转化科技成果。(湖北日报 记者张辉 2020-05-22)

全国政协委员、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主任章晓联

观点:加强公共卫生投入,从源头遏制传染病

“在公卫投小钱,可以为医疗省大钱。”章晓联建议,我国应加强公共卫生投入,从源头遏制传染病,减轻传染病造成的影响,节省更多的医疗费用。这需要打造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立体网络体系,让信息能够迅速地从最基层的医院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到科研人员和政府,使信息公开透明,成果资源共享,加强合作。

她还建议,加强疾控中心的高级别管理,政府成立高级别应急指挥中心;从长远看,我国需要培养和建设一支强大精干的公共卫生“专职队伍”,专门应对重大传染病等应急事件的研究队伍,以减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影响;加大扩增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开展新冠病毒、SARS等传染性病毒的研究;加强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完善社区、县区以下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织好公卫系统这张大网的底部,实现关口前移。(中国青年报 记者谢宛霏 2020-5-21)

(编辑:伍轩)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