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唱支山歌给党听:她把水族脱贫的故事“穿”到北京

来源:央视网  2020-05-26 16:19:08   459 阅读


都柳江畔,草木葱葱。

偶尔几只飞鸟,翅膀掠过水面,带起了阵阵涟漪。

带起涟漪的,还不止是翅膀的震动,悠扬的山歌,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

“人大代表为人民,唱支山歌给党听,水族儿女心连心,奔向小康同脱贫……”

山歌久久盘旋,唱歌的人名叫宋水仙。当地人都知道宋水仙,她的三个身份几乎写出了她的一生:

第一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传承人;

第二个是三都水族自治县水仙马尾绣有限公司负责人;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身份: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宋水仙正在展示她的马尾绣工艺品  马尾入绣 一生入梦

宋水仙所居住的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

水族人有着自己的文化与信仰。

“我们水族信仰马,我们用马尾绣在背带、鞋上,可以保佑我们一生平安。”宋水仙说,水族妇女以马尾入绣,在于它的坚硬质地能使图案有浮雕般的立体感,又不轻易变形,生动形象,活灵活现,马尾绣由此得名。

在水族地区,制作马尾绣技艺的优劣,常常被用来评判一位女子悟性的高下。宋水仙回忆起小时候,当地老人时常拿她们开玩笑,“绣不好马尾绣,小心嫁不出去。”

宋水仙6岁跟随母亲学习马尾绣制作技艺。年少时代的她和寨子里众多水族女孩一样,劳作之余,常常聚在一起,用心绣制自己在劳作过程中看到的花草、树木、蝴蝶。

21岁,她告别了母亲,嫁到板告村。

板告村是当地有名的“马尾绣之乡”。“我丈夫的奶奶是当地绣马尾绣的能工巧匠,她的绣品拿到集市上去卖,很快就会被抢光。”宋水仙说,奶奶的一生,都在绣马尾绣,而自己也有幸得到了奶奶的真传。



宋水仙与绣娘们围坐一起刺绣  在那个年代,田间地头的农活才是主业,只求吃得上一口饱饭。生活并不富裕的她,肩上的担子并不轻,但是秉持着一份坚持,在劳作之余,她始终对马尾绣不离不弃,搓马尾、配线、放花、做结等每一道工序,她都争取做到完美无缺,针脚细腻精美,配色和谐美观,图案古朴自然。

“小时候把花鸟鱼虫绣在背带、童帽、翘尖鞋上,寓意吉祥。”宋水仙拿起手中的绣品开始滔滔不绝,即使是现在,马尾绣的图案也没怎么变,“我们就是要把最古老、最原始的东西放在了文创产品里,传承加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爱上我们的文化。”

宋水仙醉心于民族艺术,尽管时代变迁,她始终坚守马尾绣这一传统工艺。

这一绣,她就绣了49年。



宋水仙正在整理马尾绣藏品  工艺不变 初心不改

“图样不变,工艺不变,初衷不变。”宋水仙目光坚定。

这么坚定的话语,还得从三十年前说起。那时候,马尾绣还是藏在深山无人知的民族技艺。

上世纪80年代,宋水仙亲眼看到一个外国人花了500块钱就买到一张拥有200多年历史的马尾绣老绣品。

“我当时就很着急,再过几十年,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好东西都被外国人买走了,后辈们怎么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怎么学习和传承呢!”

为了留住民族文化的根,宋水仙开始收集各种老绣品。以前交通闭塞,信息技术不发达,很难掌握天气状况,出去一天,或遇上倾盆大雨,或暴晒几小时都喝不上一口水。“天亮走到天黑,一年不知道磨破多少双鞋子。”收藏之路虽然艰辛,但宋水仙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宋水仙与绣娘们讨论马尾绣图案设计  为了这些“宝贝”,她四处打工、省吃俭用。即使生活再艰难,也未动过卖藏品的念头。多年来,宋水仙遍访“水乡”,收集了上万件水族老物件儿,除了年代不一、样式各异马尾绣珍品,还包括“水书”作品、水族老银饰、老铜鼓等。

而这一举动,完全出于热爱。

“收购来的老绣品越来越多,我想有一个展示和摆放他们的地方,让我们的子孙后辈和外来的客人了解我们的水族文化。”2010年,宋水仙腾出自家的住房,成立了水族地区第一个家庭博物馆,并免费对外开放。

过去9年,这些藏品一直挤在89平方米的木房里。

“我们水族的‘宝贝’就放在89平方里,防虫、防盗、消防都是难题,真希望能有一个博物馆来收藏它们。”2018年,宋水仙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在两会上道出了这些困难,并提出希望修建一个宽敞明亮的马尾绣博物馆。

这一提议当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19年1月23日,建议提出后不到一年,在各级政府推动下,集展览、培训、销售为一体的马尾绣传承保护展示中心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建成了,此后,上万件藏品有了“新家”。



宋水仙正在完善两会建议  带着使命 奔赴首都

“上次拿回去的绣片绣得怎么样了?”“你看,差不多绣完了!”即将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宋水仙还在家里忙个不停,因为担心这一批马尾绣订单的进度,正与绣娘视频通话,询问绣品完成情况。

2006年,宋水仙在三都县城开办了全县第一家马尾绣工艺品店。6年后,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传承人”称号的宋水仙把店铺注册成为了公司,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和马尾绣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宋水仙下决心带动广大水族农村妇女通过马尾绣发展“指尖经济”,在传承发展马尾绣技艺的同时,也为众多水族妇女增加一份收入。绣娘们每绣一件就能收到一份酬劳,做得好的绣娘一个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这在当地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现今,她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马尾绣培训,参与培训的多为当地水族妇女。绣娘们学会制作马尾绣后可以和公司合作,根据订单制作绣品,公司负责上门收购和代销。



精美的马尾绣绣品  “这个花绣在钱包上,配线的颜色可以大胆一些。”5月14日,在宋水仙劳模创新工作室,宋水仙正和几个绣娘讨论这批绣品的设计。

“我们有空就会一起到这里来绣马尾绣,一来可以给大家说说目前订单的要求,二来可以了解她们的情况,看需要什么帮助。马上两会了,大家聚在一起,我也可以多收集一些建议。”宋水仙表示,这几年她多走访、多倾听,努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现在的东西更新换代很快,马尾绣创新这一块还得再下功夫……”今年两会,宋水仙不忘自己的使命,她建议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文化的支持力度,让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和中小学,定期举行活动或开设固定的民族文化学习课程,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同时,希望各高校开设相关民族文化课程,加强校企合作,为民族文化培养创意人才,注入新的血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让少数民族同胞倍感温暖。

“今年,我还是会穿着我们的马尾绣服饰,带着马尾绣饰品走进人民大会堂,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水族独有的马尾绣。”宋水仙说,今年两会,她将继续行使好代表职权,带着建议前往北京,把少数民族同胞的声音传到中央。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