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李勇:赤诚之心点亮智慧电网

来源:湖南大学官网  2020-05-12 09:18:44   552 阅读
2CE77

李勇教授。

“同学们,家长们,你们好!”

“从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千年学府,弦歌不断,湖南大学欢迎各位考生和家长的到来。”

在近期举行的湖南大学线上宣讲直播活动(广西专场)中,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勇化身直播嘉宾,与网友们热烈互动,带领大家解读招生政策,探秘电气学院专业。他渊博的知识和自如的谈吐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好评。

“把科研成果应用在祖国大地上,把教学成果应用在课堂内外。”在湖大度过了八年求学生涯后,他选择出国深造、工作,因坚信“国内有科研报国的广阔舞台”而归来,秉着一颗赤诚之心,他潜心科研、教导学生,用行动书写了青春报国的亮丽答卷。

智能配电网复合式自愈控制技术研发测试平台。

开拓行业前沿科技 推进科技成果孵化

2008年,李勇在湖南大学修读完成本硕博后,赴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攻读博士;

2012年德国工学博士毕业后,他受聘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任职研究员;

2013年,他毅然决定回国,回到母校,投身智慧能源与电力系统、电能变换系统与装备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回国,选择回到湖大?”

“国内的新能源、智能电网技术领域发展迅猛,发展舞台很大!”李勇脱口而出,“即使有其他高校抛来了‘橄榄枝’,我还是愿意回到母校,这里的科研条件、学术氛围、团队默契等都是最佳的组合。”

“智能配电网复合式自愈控制技术”是李勇课题组的研究项目之一,这是针对我国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故障定位、隔离和非故障区域恢复处理方式迥异造成处理协调不一致的问题,通过与企业合作,研发相关的系统与装备。

这是一种怎样的技术?李勇介绍,这种技术通过配电终端间的彼此协作,加快了馈线自动化的响应速度;通过主站集中方式,融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配电系统运行状态的全局优化。

它将如何改善现有的问题?李勇用“训练一群更聪明的小兵”形象地解释了这项技术:原有的电网终端就像是一群机械的“小兵”,各自坚守岗位,一旦出现问题,“小兵”会搜集情况、上报、等候指令、处理解决,但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智能配电网复合式自愈控制技术”就像升级了“小兵”,使它们自动化程度更高、响应更快、配合更协调、行动更智能。

“这项技术应用以后,一方面大幅缩短了电力系统对故障的响应时间,故障处理由几小时缩短至几秒;另一方面故障区域也缩小至故障点区域,其他区域能够迅速恢复供电,影响会大大缩小。”李勇笑着说,团队研发的系统已经在广东、湖南等省的多个城市进行了试点,获得了当地供电局的一致好评,“智慧终端会被用于中国更多城市的电力系统,相信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供电服务。”

李勇不仅专心科研,还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落地。目前,团队正在和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合作,参与制订包括IEEE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等多个重量级标准;他牵头与国网湖南省综合能源公司、长沙新奥等六家单位联合,共同开展智能微网多能源系统集成与需求侧高效利用技术研发方面的科研工作;联合西门子中国公司,共同研制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高度磁集成整流变压器,在保证供电设备电磁性能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安装体积与制造成本……

2F4FE

李勇教授(左二)指导学生团队。

履行科研育人职责 启蒙学生科学精神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育人是大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亦是李勇不断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求学生涯中,导师罗隆福对我的启迪和帮助很大,他带领学生积极走向工程一线,鼓励大家开阔眼界、参与学术交流。”身行一例、胜似千言,可以说,导师的言传身教对李勇影响深远,作为一名教书匠,他也将“严谨”二字贯彻教书育人的始终。

李勇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学业指导。虽然工作繁重,但他总是手把手指导学生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严谨细致的态度使他逐渐成为学生的主心骨、大家长。

“老师是一位暖男,对待任何问题都很耐心细致地去解决处理。”博士刘乾易回忆说,研二的时候,他完成了第一篇学术论文,因为第一次写,很多语言表达、图表格式并不符合学术规范,整篇论文看起来“惨不忍睹”。“但是老师一点也没有嫌弃,每天中午抽出半个小时指导我修改。”连续指导半个月后的论文“脱胎换骨”了,第一次投稿就被行业内的顶级期刊录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勇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竞赛,每次竞赛他都尽可能到场。“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鼓励我们到工程一线做科研。”李勇多次鼓励并支持刘乾易到化工厂、新能源电站等应用现场去进行电能质量问题调研,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并参与工程问题解决,“我学到了很多书本和论文上没有的内容。”

在2019年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博士生安柏楠所在的团队,以“基于5G通信的高速铁路网电能调控系统”的参赛项目获得全国银奖。“优秀的成绩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李勇在全国总决赛前一晚,忙完手头的工作搭乘凌晨的航班赶到现场指导。“老师到旅馆时都已经半夜了,还不辞辛苦地帮同学们梳理答辩稿,在答辩关键问题上替反复斟酌,考虑科学性和全面性。”

“学生主动和国际接轨,了解科技前沿和与国外的差距后,就会更有能力和动力做好科研。”李勇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到目前为止,他所带的学生里有4位出国攻读博士,5位进行联合培养。

安柏楠已前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进行联合培养,他感激地说:“读博第一年,得到老师支持前往意大利参加了EEEIC国际会议,接待了美国、日本等多国教授,今年也在美国参加了I&CPS国际会议……多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不仅扩大了我的国际视野,也让我了解到了本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晰的方向。”

来源:宣传部 电气与工程学院

记者:周丹

通讯员:张夏伊维 章宇航

责任编辑:周丹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