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南大学湘雅专家与多国专家交流新冠肺炎防治经验

来源:中南大学  2020-05-07 09:10:12   1357 阅读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专家与美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多国专家视频连线,交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经验,受到了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邓励及多位外方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同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单位研发完成的“留学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症状风险自评”在线应用正式上线。

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邓励点赞湘雅专家向海外分享抗疫经验

4月28日晚,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邓励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与白岩松连线中,点赞湖南省新冠肺炎省级医疗救治高级专家组组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教授胡成平等湘雅专家,高度肯定他们积极向土耳其分享新冠肺炎的防控与诊治经验。

“胡成平教授牵头跟土耳其方面就一些诊治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交流,包括哪个指标该怎么看,在什么情况下用多少药、用什么药、不能怎么办,甚至康复患者的血浆适用于哪类患者,都做了很深入的交流,非常管用,提供了很多好的经验。”邓励大使高度点赞湘雅专家。

据悉,4月10日,土耳其医学专家代表与中国湖南省新冠肺炎省级医疗救治高级专家组通过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进行视频连线,就防治新冠肺炎举行交流会议。会议由邓励大使主持,胡成平教授、任南主任医师等8名专家回应土方关切,就新冠诊断、不同分型患者的医疗救治、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中医药发挥的作用、医务人员自身防护、隔离措施等问题交流了做法与经验。

中意专家进行抗疫“云”交流

4月28日晚,“一带医路,携手抗疫”中外新冠疫情管理交流项目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举行。湘雅医院多科专家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医院(Azienda Ospedaliero Universitaria Careggi, University of Florence)专家围绕医院感染控制、重症患者救治、多学科团队合作、复工复产防控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吸引了7000余名医务人员在线观看。



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湘雅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院办主任钱招昕,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黄勋教授,感染病科感染与重症专科主任黄燕教授、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张丽娜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敏副教授、护理教研室副主任李丽副教授等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专家,通过视频连线,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医院的专家就防治新冠病进行了深度交流。

雷光华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新冠病毒隔绝了物理距离,但无法分离我们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湘雅医院在湖南抗疫和支援湖北期间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今天的交流为中意双方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享抗击新冠病毒经验的平台,相信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

佛罗伦萨大学医院院方特别代表Serena Pillozzi对中方的分享和帮助表示感谢,呼吸内科副主任Francesca Mazzoni介绍了该院的基本情况,胸腔疾病科副主任Enrico Caliman则介绍了意大利新冠疫情预防和控制的现状及问题。作为欧洲疫情重灾区之一的意大利尽管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在下降,但病毒仍在传播。意大利即将进入抗疫与恢复经济并行的第二阶段,如何协调好保护公众健康与经济生产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多的建议和指导。

黄勋教授结合意方现状,分享了中国及湘雅医院抗击新冠肺炎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经验。她强调一定要做好“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特别是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主要是戴口罩、手卫生,阻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针对“湘雅模式”在重症治疗中的突出优势,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专家结合武汉抗疫经验进行了详细分享。黄燕教授建议,虽然新冠病毒感染是发病的始动因素,但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并不取决于病毒量的多少,抗病毒治疗对康复的影响仍有待观察;张丽娜教授建议,重症超声有助于预警分级重症患者、早期识别可能发展为重症的患者,给予此类患者恰当的监测和器官功能支持,对于阻止患者从轻型发展为重症至关重要;李敏副主任介绍了新冠肺炎由轻症向重症、危重症进展的免疫机制,尤其是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机制与处理策略;李丽副主任建议,因地制宜尽最大努力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设置个人防护指导岗位可促进安全,可充分利用多学科团队筛查危险因素和基础疾病、稳定患者内环境,此外医护人员及患者心理支持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在一个半小时的视频连线中,“湘雅经验”得到了意方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认可。“中国专家的经验和建议对我们很有帮助,非常感谢”、“此次分享信息和经验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新冠肺炎是全球的健康危机,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够一起战胜看不见的敌人”。

据悉,“一带医路,携手抗疫”中外新冠疫情管理交流项目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发起,连日来多次邀请中外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和权威专家,通过视频连线方式进行交流,将中国经验持续向全球同道传递。

中美护理专家视频连线分享新冠肺炎救护经验

4月28日晚21:30,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团队与美国纽约大学护理学院联合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远程视频交流,湘雅护理专家应邀与纽约大学护理学院的师生们分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宝贵经验,整场交流会持续90分钟。

视频交流会由纽约大学护理学院全球事务副主任田红平博士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护理部主任岳丽青教授主持,纽约大学护理学院全球卫生行动负责人Ann Williams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际交流合作办主任李学军教授,湘雅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护理领队李丽副主任护师、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护理团队成员熊杨主管护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ICU护士长赵先美,援鄂护士周杰楠、肖扬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援鄂医疗队移植科护士长刘佳主任护师等参加此次视频连线。

视频连线中,湘雅医院临床护理教研室李丽副主任首先介绍了本院护理团队在武汉开展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护工作。随后,中南大学三所附属医院的与会护理专家刘佳、熊杨、周杰楠等一一分享了在武汉抗击疫情救治工作中关于临床技术、护理管理、职业安全、护士心理健康、团队合作以及救护工作等方面的挑战与经验,并现场回答了美方代表提出的多个护理相关问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护理部主任岳丽青最后就控制冠状病毒在医院传播的策略及如何回到常态的战略计划进行介绍。

目前,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仍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挑战,医务人员作为战“疫”中的主力军也面临着巨大考验。美国护士在会议中发言踊跃,积极提问,对于湘雅抗击新冠肺炎一线护士的感受、援鄂工作期间面临的最大挑战及如何应对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等方面十分关注,湘雅专家们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并对正在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的美国同行们给予了宝贵建议,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美国护理同行和学生们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感人的分享,受益匪浅,并期待能有更多更深入的交流。

3分钟完成新冠肺炎风险自评,助力海外留学生“线上抗疫”

4月29日,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海外学子恐慌性就诊和医疗指导不够的情况,受教育部委托,在中南大学医管处的综合协调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单位研发完成的“留学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症状风险自评”在线应用正式上线。海外留学人员可关注“教育部平安留学”“微言教育”公众号,通过应用根据自身情况客观回答预设问题。系统将自动计算出风险评分,对用户进行居家观察、隔离或赴医院就诊决策提供参考与简单就医指导。

自接到教育部委托以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单位及机构,依据国家卫健委2020年3月4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试行第七版)》,组建了由国家卫健委抗击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吴安华教授,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控主任黄勋教授、副主任李春辉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科主任孟婕教授、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谢芸老师等人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内容编写、审核、英文翻译和样本测试。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讲师王时惠、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冯嵩带领软件研发团队,在医院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通信息通道,快速开发部署,按期上线了“留学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症状风险自评”在线应用。

留学人员通过登录应用,基于自身情况从职业危险因素评估、疫区接触与暴露史、既往病史、疑似症状(48小时内持续加重)四个方面客观回答预设问题后,系统便可智能计算出风险评分,对用户进行居家观察,隔离或赴医院就诊决策提供参考与简单就医指导,整个过程仅需3分钟。本程序严格按照中国指南,经过部分非制作团队的多领域专家测试和评估,准确度和成熟度优于梅奥自评程序。

此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还依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防控方案》和湘雅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症状风险自评》,自主研发完成了“新冠疑似症状风险自评”在线应用。自2月初上线以来,截至目前累计访问量达241145人次,累计自评用户数达44802人。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