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抗疫情时期,数学学院姚兰老师时刻心系学生,不断思考如何提高线上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逐步确立了“慕课学习+直播答疑+云测验”的线上教学模式。
云上教学,用心提高效果
在本科生的《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每节课提前10分钟利用腾讯多人协作文档进行上课签到,提醒同学进入学习状态。每次课分成慕课学习和直播答疑两个环节。在直播时段,姚老师会认真解析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作业中的错题。为增加互动,直播时姚老师设置一些问题请同学回答。同学们的表现感觉比课堂教学中更为活跃,没有被点到名字的同学也争相在QQ群里码字答题。
经过五周的学习,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际操作掌握得怎样?学生在家是否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题呢?3月30日,姚老师组织了第一次线上“云测验”。姚老师在QQ群里逐个给每位学生出题,由学生分享屏幕进行现场演示。“云测验”虽然有点紧张,但大部分同学都敢于接受挑战。姚老师通过“云测验”更好的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给予实时指导。
紧张有序的“云测试”。
“云测验”后,姚老师发布了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建议调整线上教学方法。
在研究生的《数据挖掘》课程中,姚老师结合当前热点问题,设计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分析系列作业,指导学生进行数据科学实践,锻炼学生在数据爬取、数据清理、数据探索、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天天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变化,对此课题表现出浓厚兴趣。从亲手搜集与整理数据,到认真分析与思考问题,最后在线上分享与讨论,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大家感觉很有收获。
《数据挖掘》课程的学生反馈。
疫情期间,姚老师坚持每周定期通过三个QQ群分别与其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两个竞赛团队进行交流和讨论。姚老师经常在群里分享AI战疫的最新成果,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研究。由于理科生天天与公式打交道,少有写作机会,有些同学的学术写作能力常常让老师们捉急。因此,姚老师建议学生们将原来的口头报告改为书面报告,以此来促进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提高。几周下来,学生们从开始不太习惯,到慢慢能静下心来梳理一周的所学所思所得。书面报告的长度、内容和格式排版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
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疫情来袭,时刻心系学生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宣布“新冠肺炎人传人”。1月23日,武汉封城。消息传来后,姚老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学生。她担心孩子们年后提前返校,也担心孩子们在过年期间聚会访友。于是,她赶紧在本科生群、研究生群里挨个发消息,叮嘱学生“年后不要提前返校,在家里等学校通知”,“注意个人防护,减少聚会聚餐”。
老师时时牵挂学生。
网上授课结束时,姚老师时常在课程群里转发一些防疫知识及表情包,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鼓励每位同学坚守阵地共抗疫情。
宣传防疫知识。
团队中的湖北学子是否安全,生活上是否方便,学习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姚老师时刻挂念疫情最严重地区的学生,常常关心与问候。她嘱咐学生如有困难一定要及时联系,鼓励学生克服眼前的困难,静心阅读文献,坚持自己的科研工作。
关心和问候学生。
学习分享,同心抗疫
1月29日,教育部发布“停课不停学”通知。1月30日,学校通知老师们做好网上教学准备。虽然当时还不确定是否会延迟开学,但一想到学生的学习不能被疫情耽误,姚老师马上和其他老师一道投入到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爱课程、腾讯会议等各类线上教学工具的学习之中。那段时间教师群里非常热闹,大家都在交流各种软件的使用体验。在网上教学过程中,姚老师不断总结经验,常常把线上教学小技巧录成视频与同事们分享,互相鼓励加油。
制作小视频与同事分享经验。
“看着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常常在心里问自己:我能为疫情做点什么?”姚老师说。疫情当前,教师的责任就是坚守教学阵地,尽最大努力的提升线上教学效果。虽然线上教学对于所有师生都是一种挑战和考验,但是每当看到学生纷纷发出“老师辛苦了”的文字时,总让人感受到一种不负韶华的信念,一种共克时艰的默契与力量。
来源:数学学院
学生编辑:谭超颖
责任编辑:周丹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