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文汇报】抱家国情怀弘西迁精神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2020-04-29 10:31:28   638 阅读

大树西迁,葳蕤生辉。陝西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赴西安交大参观西迁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上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博物馆二层和三层展厅,分别呈现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习近平仔细端详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在一层大厅,习近平亲切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祝愿他们身体安康、家庭幸福。

创过百项科研“第一”

习近平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习近平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自1956年西迁以来,西安交大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为国家贡献了29000余项科研成果,西迁精神也成为整个国家永不磨灭的宝贵精神财富。

力学泰斗解百年难题

在如今的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不仅是一座丰碑,同时更是让每一位师生铭于心、刻于骨、立于言、践于行、成于效。一年多前,香港文汇报记者曾有幸专访了西迁老教授俞茂宏先生。60多年前,刚刚20岁出头的俞茂宏胸怀满腔热情一头扎进西安。此后的时间裡,他甘守清贫,献身国家科研事业,其提出的统一强度理论,不仅解决了中国科学领域百年难题,同时也第一次在世界力学领域发出中国的声音。

虽然早已功成名就,但俞茂宏几十年如一日,身居斗室、淡泊名利,常年与书为伴,潜心为国著述。近年来,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俞茂宏患上眼疾,而且濒临失明。当得知这一消息时,俞茂宏不但没有停下工作,反而立即延长了每日工作的时间,利用一切条件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说:“我想在有生之年,多做些研究,多写几本书,让中国声音在世界力学领域更多一些更响亮一点。如果因为我的眼睛不能完成,给国家给学校留下遗憾,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倡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祖国最需要的工作。”俞茂宏教授身上所展现的家国情怀与赤胆忠诚,正是西迁精神的真实体现。2015年,西安交大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大学“丝路精神”,倡导成立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2017年2月26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主体工程全面开工,这所“没有围牆的大学”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在4个领域上建立了8大平台、26个研究院和100多个科研基地,将服务学科交叉、军民融合等国家重大科学研究,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

【话你知】西迁精神 洒汗报国

西安交大是中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着名高等学府。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近代着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成为当时中国独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学。

1955年,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从1956年开始,数千师生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放弃优越舒适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分批从黄浦江畔义无反顾地奔向条件艰苦的古城西安,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60多年来,西迁师生们克服重重困难,自强不息,用青春和汗水、担当与奉献,为国家和西部发展努力奋斗的同时,亦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原文刊载于2020年4月24日文汇报A04版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