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新冠病毒席卷各地,面对肆虐的病毒,这个冬春有太多平凡而伟大的身影令人感动。面对不能开学的现状,西安交大于2月7日在网上组织全校5万余名师生“同上一堂课”,对防疫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停课不停工”的要求。教师们迅速行动起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教学,第一时间为学生打造跨越空间的知识盛宴。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到处都活跃着教师们忙碌的身影。
最美“逆行者” 用行动谱写师德
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从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救援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西安交大临床医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一附院院长施秉银教授,总是带领着教师冲在一线。制定疫情防控部署、改造发热门诊、开展全员培训,作为指挥长的他身先士卒,又一次率队出征。在武汉的每一天,他带着对病例的思考与分析,提议成立“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病亡率小组”,集合多学科力量,组织专家会诊,按病情轻重缓急对患者分层,动态调配医护人员,保证专业力量救治危重病人。作为内分泌专家,施老师在疫情防控期间依然坚持利用宝贵的闲暇时间,在微博、微信上解答病患疑问,提供医疗援助。
最美“逆行者”中还有省教学名师马肖容,2月8日,她作为二附院医疗队成员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展救治工作。第一天查房,眼看着刚才还能说话的病人转瞬之间就离开了人世,刚刚还抓着她的手的病人苦苦求生的双眼突然就永远闭上了……泪水过后,马老师更坚定了要与死神展开殊死斗争的决心,她与小组成员共同研制国内首创三联疗法,在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取得成功,进入国家第七版诊疗方案。病人转危为安,医患共同的欢呼萦绕病房的时候,那些在救治过程中面临的极大风险以及全身被汗水浸透的难熬都显得微不足道。
防疫一线 为生命而歌
在疫情暴发的初期,西安交大医学人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全面梳理、深刻剖析目前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期间的问题,立足医学专业制高点,做好对医疗工作者及普通民众的疫情防护及相关知识普及。马肖容、傅强、王铮等教师积极参与完成《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大家谈》系列讲座录制工作,讲座内容涉及病毒原理、隔离防护、社会应对、心理干预等方面,整体课程从规划到呈现仅用4天5夜。
教师们不仅积极主动请缨奔赴一线,更多的是默默坚守本职岗位,李小妹、王铮、郭晓燕等教师纷纷活跃在医学教育一线,制作科普文章和小视频,为病患和学生快速普及有关疫情防控知识,多视角引导学生认识疫情。
肖懿慧是一附院心内科医生,也是一名年轻的后备校级名师。虽然没能去援鄂,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她将关注全部放在学生们的安全防控上。疫情不断严峻,她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防疫知识普及,在网络课程中将新冠肺炎疫情中心血管患者的疾病表现特征作为教学案例,将课堂知识变得更接地气,课余还给学生们发送各种疫情防控科普内容,让医学生在学习基本医学原理的同时,也从钟南山、李兰娟等前辈身上感受坚持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感受医学人“敬佑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充分利用时事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阵地 永恒的坚守
从疫情暴发开始到现在,工程制图名师工作室的线上集体备课活动已经开展了4次,另外还针对即将修订的教材开展了网上案例讨论。每次备课结束,青年教师们还会讨论很多问题,例如授课平台的选择、课中的测验方式、学生的作业批改等,大家久久不愿散去。“在线上开展这样的活动,没想到青年教师们这么积极,这说明我们好的教学传统得到了青年教师的认可。”工程制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省教学名师郑镁教授说。
工程制图是全校工科类学生接触工程实际的第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科思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抓住课程重点,工程制图名师工作室始终坚持每3周开展一次青年教师集体备课,省教学名师罗爱玲、郑镁两位教授,针对接下来两周的课程安排、讲课进度以及课程内容重点难点进行逐一分析,帮助青年教师们进一步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授课案例。
为更好地发挥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引领作用,西安交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不断探索追求卓越,在获得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的“五阶段递进式”教师教学培养体系中,作为高阶师资培育的重要环节,名师培育累计对各级各类教学名师人才储备106人开展定制培优计划,根据学科特性在全校范围内设立名师工作室10个,目前已开展各具特色的教学研讨、示范公开课、名师工作室开放日等活动200余场,为传承西安交大优良教学传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校创建“双一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