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在线教学无感切换信息化技术中心为抗疫期间的教室教学活动保驾护航

来源:清华大学  2020-04-07 08:58:36   441 阅读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课堂变得与以往与众不同。

每周四晚,清华四教4103教室。

推门而入,空无一人的教室里,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正对着电脑屏幕,挥毫泼墨,讲授中国书法之美。

方寸之地,尽显天地之宽,浓淡之间,道不尽人生哲学。

这里正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人文素质基地兼课教师刘克明“中国书法文化与实践”的线上授课现场。

刘克明在教室现场进行书法教学

刘克明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华中科技大学退休教师,工作期间曾来到清华精仪系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机械史。

退休后,他随子女来京居住。2017年被清华人文学院人文素质基地聘任为兼课教师。按照教学计划,2020年春季学期,他将面向清华本科生开设“中国书法文化与实践”“中国技术思想史”两门课程,共72学时,选课总人数340余人,授课时间分别在周四、周五晚。

刘克明在讲课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春季学期的课变得不太一样。刘克明和清华所有教师一道积极响应学校“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号召,全身心地投入到在线教学中来。

为了在短时间内掌握在线教学技术,刘克明选择了对教学影响较小的上课方式——来到教室直播授课,并通过雨课堂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

虽然技术上“达标”了,但已年过古稀的刘克明因为平时很少接触信息化教学手段,助教也因疫情无法返校,他对于自己能否顺利完成在线教学任务仍倍感压力。

信息化技术中心教学服务室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专门安排两位技术人员专为刘克明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教学服务,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

课前,两位技术人员提前帮助刘克明完成直播测试,布置好书法写作场地,与教学中控室联动调整好拍摄的角度和输出画面,保证最好的观看效果;课上,帮助登录联网、开启雨课堂、线上点名,并随时关注确保课程直播顺利进行;课后,两位技术人员帮助将课件上传到网络学堂,方便学生随时回看。

技术人员坚持每堂课都细致、周到,全程跟下来,往往都要晚上10点、甚至更晚才能结束。

信息化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在帮助刘克明老师手机上网、登录雨课堂

而这只是信息化技术中心为了减少新冠疫情对教学秩序带来的冲击所做的大量工作之一。

自1月底,学校作出“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决定后,信息化技术中心立即响应,组织技术骨干参加学校专门成立的在线教学技术保障专家组的工作。

经过紧张的测试和准备,陆续发布了《清华大学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教师技术指南》《有声PPT制作指南》《教室录制技术指南》《视频会议技术指南》《网络学堂使用指南》等资料,供授课教师参考。

为帮助那些习惯于在教室讲课的老师更好地适应在线教学的要求,信息化技术中心对新建的36间新型教室进行了全面测试和技术攻关,一方面保证教师的讲课情况可以当场录制下来,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使远在国内外各地的学生可以实时看到教师讲课的直播。

自2月12日开始教室课件录制、2月17日正式开学开始直播课以来,截至3月27日,已经有49门课程、325人次的老师到这36间新型教室上课,累计直播课程293学时,累计录制课件1123学时。

这些数字背后,信息化技术中心的技术支持团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由于疫情特殊情况,信息化技术中心安排在京外的相关技术人员提前回京隔离,确保正式开课时能够有足够的人手对所有任课老师采取一对一服务,同时组织撰写相应使用手册供授课教师参考。为了加强内部技术培训,信息化技术中心不仅要求每位一线人员熟练掌握录播系统的使用注意事项,能够帮助老师顺利上课、甚至推荐教师选择更适合他们课程的画面输出效果,也要求大家对网络学堂、雨课堂等各类教学平台以及各类视频会议系统、视频剪辑软件等非教室服务的技术内容做到了解掌握,为老师提供周到的帮助和技术咨询。

在线开课以来,目前所有课程均顺利开展,信息化技术中心帮助老师们解决了很多特殊需求,比如帮计算机系薛巍老师加装领夹话筒,为讲授“高技术战争”的吕冀蜀老师更换教室,为需要大量板书的物理学陈信义老师专门安排六教6C300授课等。近两次学校宣传部组织的“唯真讲坛”也是选择在四教4303教室进行,信息化技术中心帮助解决了论坛需要同时使用荷塘雨课堂和腾讯视频会议进行直播的技术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几周以来,在线课程保障和技术支持让刘克明非常满意,首次在线上课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刘克明专门作诗两首并亲自撰写书法作品赠予信息化技术中心,表达自己的谢意。

其一

课称云雨更新奇,冬去春来且用之。

若使渊明今尚在,不劳采菊到东篱。

其二

远程教学务新奇,云雨课堂正用之。

今日窥屏手上看,东观讲论春迟迟。

供稿:信息化技术中心

编辑:高原 曲田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