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停课不停学】平台与初心:疫情时期的本科教学

来源:武汉大学官网  2020-03-19 14:53:29   498 阅读

文字:伍华军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开来,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几近停摆。肆虐的病毒在给新学期教学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开启了本科课程网上授课的特殊模式。

创新平台:走上主播的日子

疫情汹汹,我和其他人一样,既经历了疫情带来的焦虑和悲愤,也被诸多无畏的逆行者鼓舞和感动。为了不只是做一个旁观者,我开始关注疫情防控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一些机构筹措防护物资。在调研和访谈基础上,我围绕防控工作具体举措、如何减轻基层负担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和咨询报告,提交有关部门并被采纳。从旁观者到参与者,这些工作为我新学期行政法学教学积累了不一样的素材和思考。



传统行政法学教学偏重理论性,实践性不够。对于不太了解国家行政体制的许多大一新生,行政法教学非常依赖面对面的课堂讲授、答疑解惑。为了补齐网络授课的短板,我们几位任课老师共同商定了教学计划,在线上平台提前上传了行政法慕课、教材电子稿、相关案例、习题集等教学资源。我们组织了研究生的教学秘书团队,徐晨老师还及时撰写了课程教学说明。我也提前建好学生教学群,及时共享了自己的教案、课件、讲义等资料。经过充分准备,很多同学在正式开课之前,就已经预习了相关课程。



为解决慕课与实际教学课时不太相符、学生自学的个性化需求等问题,我采用了网络直播的授课形式,对慕课课程体系查漏补缺。传统面授虽然教学过程枯燥、教学方式单一,但其也具备反馈及时、交流高效等显著优势。我们目前可以使用的远程教学平台,信息交互都具有迟滞性,不如面授便捷。因此,我在课程设计时,力图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充分运用成熟技术,如电子信箱、留言板、网上答题、网络聊天等方式,加入到多媒体课件的交互传输中。另一方面,在课件制作中,将文字、图画、声音、视频有机结合,更加直观的展示课程内容。通过腾讯课堂讲授、平台慕课播放、微信教学群答疑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我也实现了从“站讲台”到“开直播”的“华丽”转身。

坚守初心:扎好本科教学之根

北宋大家张载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李龙先生也曾总结,法学是治国之学、强国之学、权利之学、正义之学。我们只是普通的法学教师,但也应当思考,如何在法学本科教育中,把学生培养为有人性、有人情、有人品、有人格的法律人,培养为具有价值理想、道德情操、责任担当的法律人。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变,无论讲堂面授还是远程直播,我们应当始终秉持“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育人理念。这也是本科教学需要坚守的初心。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成人教育”的目标,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锤炼学生身心健康。

根据本科生培养方案,我承担的行政法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因此,我比较注重新学期第一次课程的讲授。除了必要的课程说明,“开学第一课”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建立课程兴趣、形成对学科的感性认识。新冠疫情爆发是一场灾难,但同学们对灾难带来动荡、失控等问题的思考,无疑更容易加深他们对国家、公民、社会等法学范畴的认识。



我整理了疫情期间的典型事例,围绕信息公开、疫情防控、应急管理、公民权利等热门话题,为学生开启了行政法之门。通过政府职能定位、中央地方关系、法律规范冲突、行政效率与公平、执法的“折扣”和困境等主题的讨论,提醒学生既要关心理论,更要关注问题,强调在理论学习中要注重培养法律职业思维。在学习方法上,我告诫学生要反复“读教材、研案例、析法条”,鼓励学生树立“开放与沟通、批判与怀疑”的思维习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真正形成批判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我还告诉同学们应当养成“SRE”的学习态度。“S”就是Serious,行政法关系到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当认真对待行政法(学);“R”就是Relax,以平常心学行政法;“E”就是Enjoy,行政法学是一门生动的科学,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行政法案例或事例,充分体现法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实践特色。围绕新冠疫情的网络第一课,在学生中引起良好反响,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行政法的兴趣和热情。

我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同时,也积极履行自己作为本科班级导师的职责。为了了解疫情期间同学们的现状,我受邀参加了指导班级的主题团日班会。参会同学都报告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有同学讲述了自己担任志愿者的经历,还有很多同学分享了疫情之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围绕同学们提出的教学问题,我进行了收集整理,及时反馈给学院集中解决。同时,我也通过健康、知识、亲情、参与、规划等主题词,为同学们大三、大四阶段学习和未来规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在一个月的网络教学中,我和同学们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并没有因为距离而降低教学活动的效率。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答,我不断提示学生要爱读书、会读书、勤思考,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理性判断能力。通过疫情期间公安训诫事件、交通管理争议、社区团购纠纷、外国人永居立法等舆情和案例的分析,我努力协助学生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提升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专业研究能力。通过参与学生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我尝试引导学生培养团结、合作、奉献、责任等优良品格、健全人格。在这些工作中,网络的虚拟性消除了人际交往的隔阂,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反而更有利于我和同学们的深入交流。

从应急到常态:网络辅助教学的趋势

我们在疫情下的网络教学,当然只是阶段的应急之举。网络教学还面临很多困境,比如,教学硬件软件设施不足,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强,教师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搜集与整合能力有限,课堂互动受制于平台功能缺乏,等等。因此,网络教学平台当下还无法超越面授,只能是一种应急教学手段。但是,这样一次应急安排,无疑给我们长期囿于课堂教学的方式,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课题。

互联网的兴起给法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许多学者开始思考信息时代法学本科教育的转型,进而实现培养目标分层、培养方式多样、培养内容多元、培养结构均衡等目标。如何借助互联网远程教学平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目标,以及案例分析、模拟法庭、实验教学、深入实务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我想将来会成为本科教学的发展趋势。

以平台建设为例,学校统一安排的授课平台,因为容量问题不堪重负、问题频出。老师们也只有各显神通,运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微信会议、钉钉等各种软件,作为主要教学工具。但类似Classin等备受机构青睐的成熟互动教学平台,由于只接受机构注册、收费使用,教师个人无法直接使用。这就需要学校统筹安排,解决网络辅助教学硬件软件建设投入不足问题。此外,提高教师、学生的参与度、交流度,有效整合各类网络教学资源等,都将成为法学本科教育打造开放共享教学模式、提升网络辅助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

威廉·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一书中告诉我们,先于人类就存在的传染病,将与人类始终同在,并一如既往,将是影响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性因素之一。每遇瘟疫横行,个体总显得无比脆弱与渺小,让人感觉到无力与无助。但也正如加缪名著《鼠疫》所描述的,总有那些直面惨淡人生、逆火而行的真正勇者奋起抗疫,在恐惧与危难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英雄主义精神。

我想,这也是疫情给我们每个法律人上的最好一课。



(作者系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辑:相茹)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