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坚持以辩证思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2020-03-18 10:02:08   683 阅读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越是推进我们的事业、克服重大风险、迎接重大挑战,就越要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经过艰苦努力,我国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越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越要坚持以辩证思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到在防控中发展、在发展中防控,推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近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其他地区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在加大,加强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要抓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复工复产,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

一方面,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绝不能“一篙松劲”。一些地区零增长不等于零风险,低风险不等于没风险。同时,境外疫情迅速蔓延,输入性风险持续增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尤其是要抓好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

另一方面,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必须坚持辩证思维,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而是要准确地把握两者之间的最佳交汇点、结合点,找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更好地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处理好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是常量,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变量。要明晰常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尽管我们现在遇到比较严重的困难,面临诸多难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当前已初步呈现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因势利导、推动发展。

同时,要及时科学应对变量。对于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精准、灵活应对处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符合条件的省份要适时下调响应级别并实行动态调整。”各地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应“变”的策略、手段和方法决不能千篇一律,而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找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实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对偏颇和极端做法及时纠正,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只有坚持运用“常”与“变”的辩证思维,才能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样要处理好“抓当前”和“谋长远”的关系。“抓当前”就是要立足当下,毫不松懈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巩固和拓展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推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为生产生活秩序的有序恢复创造必要条件。其一,抓好防控。当前仍需加强社区防控工作,引导和激励群众加强自我防护;加强患者收治和转运工作,做到重症患者全部集中在高水平定点医院救治;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在人员流动引导、交通通道防疫等方面加强协调联动。其二,抓好复工复产。根据疫情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大幅提高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的生产供应,优化防护物资调配,确保员工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坚持全国一盘棋,维护统一大市场,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切实提高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和水平。其三,努力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做好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工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积极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抓好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推动复工复产。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浪平”。“谋长远”就是要放眼未来,突出工作的前瞻性,对于疫情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早有研判之思、早拿应对之策、早施落实之举,通过提前谋划、科学部署、未雨绸缪,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比如,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处理好“危”与“机”的关系

“危”与“机”从来都是并生共存,两者对立统一,又可互相转化。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冲击,是我国遭遇的一次“危机”。但从唯物辩证法出发,这次疫情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契机”。纵观经济发展史,一些重要的创新创造往往会在因应风险挑战的需求中出现,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有可能随之诞生,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天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与当年应对“非典”疫情有很大关联。当前,随着经济运行回到正常轨道,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会陆续诞生并茁壮成长,为中国经济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疫情之“危”,可以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之“机”。其一,从产业看,疫情虽然对一些传统行业造成较大冲击,但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则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更为宽广。其二,从消费看,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内需将会进一步扩大,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会进一步壮大起来,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会得到回补。其三,从投资看,随着复工复产顺利推进,政府基建投资、企业投资等都会恢复甚至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以及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会进一步加大。其四,从科研看,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回溯历史,从发明“牛痘”预防天花,到青霉素问世鼠疫不再对人类构成威胁,再到此次应用核酸检测排查诊断,人类战胜历次疫情,靠的都是科技这把“利剑”斩杀“疫魔”。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我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比较初步,国家将会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强病毒溯源和传播机理研究,加强药品疫苗、检测试剂、医疗装备等研发,加强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研究。这也为科技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提供了契机。我们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善于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

“河出潼关,因太华之阻而增其奔涌;风回三峡,因巫山为隔而显其怒号”,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战胜疫魔、迎来春暖花开,也一定能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这两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