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数据显示,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现出有涨有降的结构性变化态势,涨幅有所回落,此外,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稳中略有下降。
数据显示,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2%,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同比上涨21.9%,涨幅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4.45个百分点,鲜活食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畜肉类价格上涨87.6%,影响CPI上涨约3.85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35.2%,影响CPI上涨约3.19个百分点。同时,鲜菜价格、水产品价格、蛋类价格也有所上涨,鲜果价格有所下降。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等价格上涨,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
在工业方面, 2月份,受季节和疫情因素影响,一些工业企业停工停产,需求减弱,全国PPI同比由上涨0.1%转为下降0.4%。据测算,在2月份0.4%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其中,煤炭、钢材和有色金属价格稳中有降,医药制造业价格略有上涨。
从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月份CPI有所上涨,涨幅有所回落。那么,当前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未来走势如何呢?来听听专家的分析。
专家表示,食品价格是推动2月份CPI上涨的最主要因素,猪肉、鲜菜等价格在当月上涨明显。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 郭丽岩:猪肉和鲜菜的环比价格对CPI环比的涨幅合计拉动超过了90%。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猪肉和鲜菜的生产和销售,局部地区受到一定的阻滞,相应的人工费、物流成本都有所提高。
专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会对部分消费品价格产生阶段性影响,但从目前看,不会引发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 郭丽岩:受到疫情的冲击,供给和需求产生了一些错配,暂时扩大了供给缺口。现在也在通过畅通物流、投放储备,还有积极恢复工农业的生产来加紧弥合这个缺口。
据了解,各地区各部门全力采取保供稳价措施。专家预计,随着全国主要地区复产复工进一步推进、物流的进一步通畅,短期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的态势将得到有效平抑。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 郭丽岩:我们所监测的精瘦肉、鲜菜的零售价格已经有稳中略降的态势,涨价的推涨力是阶段性的,食品之外其他的商品和服务价格都是稳定和稳中趋降的。这就说明当前物价没有全面上涨的基础,下半年CPI是稳中回落的态势。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