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战“疫”故事】两代人的汉藏情

来源:武汉大学官网  2020-03-02 16:03:37   503 阅读

对于杨红梅来说,这个寒假是格外不平静的。作为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因为疫情影响,假期中读者咨询和资源推荐的量比往年高出许多,但除了手头的工作,她的心中还挂念着一群人——因疫情滞留在武汉的藏族大学生。


通过网络传递的温暖

杨红梅的手机里,有一个特殊的微信群——“2020寒假留汉藏族大学生”群。群里一共33名学生,分散在武汉各地,她一个个打电话、发短信将他们“拉”过来,只为及时关心和了解他们在疫情期间的身体、心理和生活情况。

“请同学们接龙报平安,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我就在武汉。”在家的这些天里,每天和群里的学生聊天已经成了她的习惯,从给同学们购买防护口罩、发红包,到分享防疫知识,推荐各类解压的电影、书籍,她的关心让这群异乡学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除了关心留汉的藏族学生,她也一直在关注寒假期间从武汉返回西藏的大学生。1月25日,她获悉西藏疾控中心拟统计武汉高校藏族学生返藏情况,但藏族学生们分布广泛,且正逢农历新年,统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现在是非常时期,虽然我们是民间组织,但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高校藏族学生在武汉地区的负责老师,杨红梅在微信群中积极动员武汉各高校负责人投入工作,用不到两天的时间,统计了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2所高校共1900多人的返藏学生情况,充分了解了他们的身体情况及隔离措施,为西藏的疫情统计与防控出了一份力。


一次责无旁贷的牵线

2月5日上午,一位西藏朋友告诉杨红梅,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管理局愿为武汉疫区捐赠1万粒“九味防瘟香囊”和10箱防疫用藏香香囊,但由于内地对藏医不熟悉,这批在西藏供不应求的藏香囊,一时间没能“找”到最需要它们的人。

得知情况,她赶紧行动起来,一方面告知湖北省建藏援藏协会捐赠的情况,并通过湖北省民宗委援藏办公室,与武汉西藏中学一批滞留家长取得联系;另一方面联系武汉市江汉区民权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藏医科的才让医生,了解医院的需求情况。

经过不断地协调与努力,终于将这批爱心藏香囊送到武汉一线医院、西藏中学及滞留在汉的西藏学生家长手中。


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疫情期间,杨红梅已经记不清她每天打了多少个电话,发了多少条微信。她的手机几乎没关过机,怕错过任何一条藏族学生的消息。在采访的过程中,手机每隔几秒就会震动一次,她却没有一丝不耐烦。

“其实我做的都是一些小事,困在家里,很多时候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没有办法帮他们更多。”但实际上,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她已经默默坚持了十五年。杨红梅与藏族学生的缘分还要追溯到她的父亲:被无数藏族学子称作“杨阿爸”的武大退休教授杨昌林。

杨昌林有13年的援藏经历,1978年因心脏病调到武汉大学工作之后,杨昌林与妻子次仁德吉为武汉高校藏族学生搭建了一个“武汉之家”,关爱、帮助的藏族学生多达三万人次。杨红梅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培养了对西藏的情感,于1991-1997年志愿援藏,并于2005年接下了打理“武汉之家”的重任,将父亲发起的武汉藏族大学生联欢活动延续至今。不仅如此,她也十分关心藏族学子的学业,用自己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提升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作为共产党员,她常说:“民族事情无小事,藏汉一家亲。”几十年如一日,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往年寒假后开学,杨红梅在工作不忙时会去火车站迎接返校的藏族学生。她在站前守候,让大家一下火车就能感到安心与温暖。这是她和他们的春天之约,今年虽然迟到了一些,但终将会来的。

通过微信群联络、关心藏族学生

滞留在汉的西藏籍学生家长写给杨红梅的感谢信

逢年过节,杨红梅(左二)和父亲(左一)总会自掏腰包,邀请武汉高校藏族学生来家中联欢

杨红梅为藏族学生筹备的团圆饭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