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应急科普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2017年科技部、中宣部联合制定的《“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中就专门强调了应急科普能力建设问题,要求各级政府针对环境污染、重大灾害、气候变化、食品安全、传染病、重大公众安全等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及时解读,释疑解惑,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与此同时,要结合重大热点科技事件,组织传媒与科学家共同解读相关领域科学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社会热点事件。
自新冠病毒引发肺炎疫情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迅速反应,发挥科技工作者专业优势,以应急科普工作为重点,增强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疫情防控,调动社会力量,应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合力,在疫情最关键的时候,全方位多角度向公众提供权威科普知识,解读疫情防控措施,在紧急状况、重大考验面前切实履责、坚决担当。
疫情确认初期阶段快速反应 为公众提供预警科学信息
从1月12日开始,经过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将武汉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出的病毒命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立即于当日就病毒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防范措施等内容于学院官方公众号上发布,切实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对公众提供权威预警科学信息,充分体现公共卫生学院的责任与担当。
依托应急科普常态化平台 分阶段全方位直击疫情民生热点
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公卫学院迅速动员全院形成协同力量,发挥高校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专业优势,持续推进应急科普系列,精准发力,围绕当前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疫病防护、疫情防控法律、居家隔离、心理疏导、学生防控、疫情营养指导、运动免疫力、健康城市规划、传染源分析、母婴传播、恢复期血浆治疗、病毒感染流行趋势解读、抗疫前线故事等民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动态热点问题予以解读。
同系列隶属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普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并在上海市科普服务平台“汽笛声”等载体陆续推送,保障应急科普平台常态化建设。从2020年除夕前开始,不到1个月事件,密集形成系列原创应急科普内容,且图文音视频并茂,满足疫情期间公众“宅家”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新知的强大需求。
构建新媒体应急科普模式 团结社会科学力量打响科普抗疫战
在形式上,利用官方公众号、网站、直播号等新兴媒体,构建“互联网+科普”模式,用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和创新力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最大努力和积极贡献。在构建新媒体应急科普模式的同时,与主流媒体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融媒体立体化传播优势,持续开展科学防疫宣传活动。疫情期间,所有应急科普内容成系列入选“澎湃新闻”,部分科普入选学习强国平台、中国科普网、科普时报、今日头条、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卫视、第一财经等主流媒体,社会影响力大。
在内容上,所有科普内容均为学院各研究领域专家教授策划撰写,保障抗疫内容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在此基础上,应急科普平台还邀请来自其他中国高校、科研院所,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专家学者,乃至国外院士的最新权威抗疫原创内容,为打响这场科普抗疫攻坚战提供知识炮弹。
发挥高校健康科普教育堡垒作用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科普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众多领域的科普工作中,医学与健康科普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举足轻重,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作为全面健康和疾病防控的重要学科,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
新型冠状病毒突发疫情严重威胁人身健康和社会安定。在本次疫情发生发展过程中,构建与之匹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机制迫在眉睫。利用常态化应急平台在疫情预警阶段、扩散处理阶段、缓和平息阶段,分阶段、分专题向公众传播疫情相关科学普及信息,助力抗疫狙击战,显得尤为重要。
从本质上而言,科学普及其实是一种全民教育,高校应利用自身双一流人才高地与科研优势,发挥健康科普教育堡垒作用,主动向公众输送权威科普信息,第一时间预警疫情信息,破除网络上的疫情谣言,在政府引导下,团结社会科学力量,为这一场疫情攻坚战贡献精神食粮。
坚持夯实科普创新平台基础 时刻准备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自2017年开始开展科普工作,不断开拓科普发展路径,广泛联系社会资源,已形成“论坛+作品+大赛+培训+活动”多维度、立体化的科普实践体系,获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9年度“创新科技行动计划”科普领域最大平台项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普服务平台建设”。平台上拥有一批优秀的系列原创全媒体作品,先后获得国内国外知名媒体关注与播出;聚焦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原创作品《公卫食验室》更是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大奖。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一直承担“健康教育”必修课,其天然存在医学科普与健康传播研究的土壤。在此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为首批发起单位于2019年11月联合成立医学科普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暨协作共同体,搭建科普研究与实践的桥梁。
科普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平台十分注重青少年科创教育。为此,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处的指导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尚德实验学校、上海市实验学校等沪上名校,成立科学训练营联盟,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院校合作。
此外,在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联合上海市宝山区吴淞街道、上海市静安区北站街道、上海市徐汇枫林等街道共同启动智慧健康(科普)体验社区示范点建设,助推创新健康体验中心落地。
当然,平台的建设离不开专家智库的支持,该平台自启动起云集了一大批医学与媒体领域专家,并于2019年启动医学与健康科普智库建设,时刻准备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附:疫情期间应急原创科普作品选录:
2020年1月12日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是什么,哪来的?流感又该如何预防?》
2020年1月24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二 |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科普攻略》
2020年1月28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三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控制措施法律解读》
2020年1月30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四 | 如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居家隔离?》
2020年1月31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五 | 心理疏导:战“疫”也要战恐慌》
2020年2月01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六 | 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饮食营养科普解读》
2020年2月02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七 | 数据图解:中国大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动态数据初步分析》
2020年2月03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八 | 规划健康:疫情之下对城市空间的重新审视》
2020年2月04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九 | 随笔:十年一度冠状病毒感染的反思》
2020年2月06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十 | 您想了解的关于防护口罩的那些事儿》
2020年2月07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十一 | “毒”挡一面 环境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2020年2月08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十二 | 面对疫情:学生应该怎样防控?》
2020年2月11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十三 | 健康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好问题”直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知识》
2020年2月12日发布“好问题”直播-《家长们最关注的的话题-春季传染病的预防》
2020年2月13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十四 | 母婴传播——新冠病毒的传播新途径?》
2012年2月15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十五 | 突发传染病防控的常用名词含义究竟是什么?》
2020年2月16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十六 | 公众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20年2月16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十七 | 运动免疫: 主动防御的利器》
2020年2月17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十八 | 警惕新冠病毒肺炎合并真菌感染》
2020年2月17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十九 | 一起来跳“抗疫健身操”》
2020年2月18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二十 | 关于新冠病毒肺炎“恢复期血浆治疗”,您了解多少?》
2020年2月19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二十一 | 重点推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趋势的观点和解读》
2020年2月20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二十二 | 疫情下的蝙蝠专访-揭秘蝙蝠携带病毒却不发病的隐情》
2020年2月21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二十三 | 优先研究领域:追溯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
2020年2月22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二十四 | 控疫关键时刻:如何做个健康宅?》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