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战疫最前线】抗疫战线上的华北空管十二时辰

来源:央视网  2020-02-24 18:18:19   838 阅读

央视网消息:(记者 刘禛 通讯员 吕思敏 陈逸)驰援武汉,中国民航架起了一条空中救援通道。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和世界各地的抗疫物资,就是通过这条空中“大动脉”源源不断地直抵武汉。

辰巳午未 雪里已知春信至



2月13日早上8点,运行中心气象预报大厅内,大家正对第二天的降水情况进行着讨论。关于降水起始时间、相态变化及降雪量等已基本达成一致,只是从降雨到雨夹雪再到降雪转化所需的时间,大家意见并不统一,有一两个小时的差异。

作为班组里富有经验的预报员,付强最终拍板:第二天早上8点小雨转为小到中雪。“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阴,23时后有小雨,14日5时-7时雨夹雪,7时-11时中雪,11时-20时小雪,过程累积降水量中到大……”各管制单位、机场、航空公司很快收到这条预报信息,各部门有充足的时间来应对第二天的降雪。

上了近12个小时夜班的刘士伟依然忙碌,他是航班计划第一经手人,时刻留意着传真机的声响。“正常情况下航班计划至少需要提前一天申请,但是很多抗疫航班是临时增加的,我们需要随时处理,而且是越快越好。我们要确保这些航班想什么时候走就能什么时候走。”

这位家在天津的90后小伙子为了能让远道的同事回家过年,主动申请了除夕和大年初一值班,节后返京人员需要隔离,导致班组人手短缺,他又申请了替班。



早上10点,首都机场航站楼顶已经全白,定点除冰工作已经启动。“顺丰7199,跟除冰引导车滑,除完冰报。”在塔台的协调下,机场各保障单位让运送物资的航班“加塞儿”除冰。

“海南7196尽量控制速度,有离场活动。”指挥后机进行调速避让。



“顺丰7199,地面风110,3米/秒,跑道36L,可以起飞。”塔台指挥抗疫航班优先起飞。在这个大雪纷飞的早上,陆续有8架抗疫航班在塔台管制室的指挥下破雪而去。

与此同时,华北空管局党委第二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正在进行,会议要求保安全运行、保应急运输、保风险可控、保精细施策。



11点,参与战略备份的管制员陆续来到终端中心二层食堂用餐,这是一个“抢”出来的餐厅,只用了一天的时间。独立的餐具、用餐设备、桌椅,做到与其他人员完全隔离。

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孟超奔忙在多个食堂之间。作为防疫战线上最先动起来的人,测体温、设置隔离区、消毒、配备物资……后勤保障是第一道屏障。

中午12点,邱晏均利用休息时间浏览着朋友圈,一张合影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的同学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赴湖北医疗队一员准备出征。邱晏均的爱人是北京友谊医院附属平谷医院呼吸科的医生,也报了名,随时准备出征。这段时间异常忙碌,两人都要值夜班,只能把两个孩子托付给老人照看。收起思绪,邱晏均拿起耳机定了定神向管制大厅走去,准备交接班。



此时,在首都机场跑道边,庞震身上扣着安全绳,悬在30米高的半空中,手肘紧紧地抵在爬梯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刚刚一不小心,把口罩碰掉了,寒风打在脸上生疼。

垂直爬梯又凉又滑,双腿没法用力,只能靠双手紧紧攥着爬梯,一点点地把身体向上引,棉织的手套早就被冰水浸湿了。“嘿!再加把劲,就剩最后15米了!”庞震低头向爬梯上的另外两名年轻同事吼了一嗓子。再往下看,地面上的人分成了两组,利用预先架设好的滑轮,一组拉着主绳,一组拉着牵引绳,把一个数十公斤重的天线驱动马达一点点地往上送。



下午2点多,“北京,你好,国航045,高度6000,听你指挥”。CA045航班出现在邱晏均眼前的雷达屏幕上,标牌上显示的目的地是武汉。联想到之前看到的朋友圈,他知道这应该就是运送协和医疗队的航班。在指挥其上升到7800米后,他主动询问机组想要申请的高度,机组回复申请9800米。日常由北京飞武汉的航路高度是8400米,要突破限制高度需要与下一管制扇区协调,同时,申请直飞需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空域。

邱晏均第一时间与主管沟通,开始进行协调,不管是运送物资还是医疗队,他都想为航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争分夺秒尽一份力。“国航045北京,可以上升高度到9800,保持尽量大上升率,通过8400可以直飞长治,代码SQ。”看着屏幕上航班通过8400米后开始转向长治,邱晏均感到很欣慰。虽然自己不在抗疫最前线,但通过一架架航班把自己跟湖北紧紧相连。

申酉戌亥 千磨万击还坚劲



下午4点,技保中心的机务人员又开始忙碌起来。管制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且人员较为集中,以北京区管中心大厅为例,同时有近100名管制员、机务员工作,消毒防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1月23日开始,每天上午9点到10点,下午4点到5点,技术人员会对空调过滤网进行全面消毒。上午8点半到9点和下午5点半到6点,在不影响管制指挥的情况下还要对所有管制席位的手柄、键盘、鼠标等进行消毒。

“嗯嗯,你很乖,妈妈要上班了,拜拜,宝贝儿!”

“拜拜,妈妈!”

结束了跟孩子的视频通话,“全能”管制员韩以欣看了一下表,把手机放进柜子里,戴好口罩,拿上水杯,快步走进管制大厅,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也作为“双管”家庭的一员,由于爱人正在战略备份,不能回家,韩以欣承受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虽有老人帮忙,但把两个孩子的生活学习安排妥当也是一件极为耗费精力的事情。即便如此,夫妻二人依然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需要的是团结” 。

管制员战略备份是华北空管局参考非典时期的运行经验而设置的,就是从各岗位的管制员中每批抽出一个班组进行整体封闭式管理,以应对不时之需。因为管制岗位一旦发生疫情,需要整个班组进行隔离,由备份的管制员接替,以保障航班运行正常。在岗管制员从四班倒变成三班倒,很多“双管”家庭面临着两个人可能将近一个月都见不到面的情况。微信群里,大家整齐划一的“服从安排”,支撑起中国民航不停航的承诺。

下午6点到10点,一架架抗疫航班正陆续进入华北空域,作为与中南(武汉属于中南)空域相邻的管制区,从东北、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还有欧洲及蒙古国等方向飞往武汉的航班都需要经过北京区域。晚上是抗疫航班经过华北空域的高峰期。

为此,华北空管局开辟了空中“绿色通道”,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协调,通过直飞、调整飞行高度等方式力争为抗疫航班缩短飞行距离,节约飞行时间。最多的一晚,北京区域保障了12架抗疫航班,共缩短航程1160公里,节省飞行时间78分钟。

直飞的指令只有一句。为了这一句,管制需要协调多个部门,有时需要其他机组改航避免冲突,所做的工作量是正常情况下的数倍。

子丑寅卯 苦雨终风也解晴

深夜时分,航班量降了下来。这是属于技术人员的“黄金时段”。



同址备份、异地备份,技术人员要在最短时间内搭建出一套能够备用的管制席位,如果出现特殊情况,管制可以迅速转移到备份区域进行指挥。

此时的机房是一片热火朝天:攀梯、钻地、架梁……不仅需要技术也需要体力,几个来回下来,戴着口罩已觉得喘不过气,王冰和同事们擦擦额头渗出的汗珠,但手中的线缆不曾放下,他们已经连续干了两个晚上。



王玉军与厂家工程师正在给集群通信交换机“做手术”,两个人共同查找插线,检查插线位置和状态,对方输入一串代码,王玉军盯着屏幕逐一仔细检查核对,确保每一个代码都准确无误。由于提前发布了停机计划通知,多个部门不断询问停机时间,他要一边配合厂家人员进行改造,一边答复各部门的询问。时间在一点点流逝,早上航班量将会增加,意味着安全风险也会增加,他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做好线缆的绑扎和标识,清理完机房的遗撒,改造在未停机的状态下圆满完成,北京两场集群通信系统互联互通指日可待。王玉军走出办公区,到室外摘下口罩,伸伸胳膊、扭扭脖子,天已泛白,清晨寒冷的空气格外清新。

这就是空管人普通却不平凡的一天。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