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战疫情】大音希声,身教更胜言传

来源:南昌大学  2020-02-21 09:35:00   608 阅读

“爸爸,这几日看着武汉新增的确诊病例,我的心久久地悬着,对您的牵挂也越来越深。但正如您说的,身为中共党员一定要在国家需要时冲在最前线,作为您的孩子,我为有您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为您的责任和担当而自豪!只言片语无法表达我的感受,期盼您能早日平安归来!”这是女儿刘悦晨写给武汉战疫一线父亲的一段话。刘悦晨是一名临床医学专业大二的学生,她的父亲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刘晓明主任医师。

当新冠病毒肆虐华夏大地,全国上下拧作一股绳,齐心协力抗击疫情之时,胸外科刘晓明主任医师在战斗打响之初,便向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

6f928ddddbd84e7b9e42ca098bfcc56c.jpg

“我是一名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有26年临床经验的胸外科主任医师,恳请院党委如果有需要,优先考虑我。我定会竭尽全力,不辱使命,不计报酬,不论生死。” 1月30日,刘晓明在向医院党委提交的请战书中说道。

刘晓明的请战理由简单但不乏坚定,当危急情况出现的时候,他总是想到走在前面。从1月30日后的数日里,刘晓明每天坚守在南昌大学一附院象湖院区的战斗一线,坚守在发热门诊,同时积极协调各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2月13日,刘晓明二次请战,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奔赴这场全民战斗的最前线,和武汉人民、湖北人民战斗在一起。

2月18日晚,战斗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Z14重症病区的刘晓明,注定会留下深刻的记忆。一个晚上的时间,病房里接治了从外院转院的3个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几位患者均患有多种并发症。

其中有一位患者94岁高龄,出现昏迷,呼吸骤停等症状,形势不容乐观。刘晓明来不及思考,果断采取措施,立刻徒手帮患者处理口腔分泌物,插口咽通气管,让老人家转危为安。

事后,刘晓明自己也觉后怕,一旦乳胶手套出现破损,很有可能感染上新冠病毒。但作为一名医生,职业意识让他顾及不上那么多,如果延误时机,所造成的后果将更是不可想象。

b0146789798a493a874c27c1ed75fd30.jpg

就在刘晓明松了一口气的时候,老人家的衣服口袋中掉落出一张纸。这是老太太家属写给医务人员的一封信。信中介绍了老人家的病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医务工作者的深深感激之情,以及精湛医术的认可。

76729930057d4b529715169579e1e70a.jpg

“虽然,他们不一定知道我们是谁,叫什么。但我想,这个时候我就是他们的希望,就是他们的依靠。平时我也收到很多患者的感谢信。但是在这个特殊时期,这种方式会让我们医患之间的心走得更近,也会让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深刻理解自己的工作意义。”对于这封信,刘晓明满怀感动。

当知道自己的父亲去了战疫的最前沿,对于刘悦晨来说,一方面她为父亲精湛医术感到骄傲,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对父亲的牵挂。

父亲一直都是她学习的榜样,是自己从医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正是因为从小受父亲治病救人、悬壶济世的影响,刘悦晨在高考选专业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医学专业,更在学校里刻苦求学,用辛勤付出浇灌自己的医路之花。用刘悦晨的话说,父亲就是自己从医的原动力。

在休息的片刻,刘晓明总是会抽空和女儿视频连线,其实他也同样牵挂远方的家人。他总是和女儿说,“做医生,不仅要有华佗般的医术,还要有菩萨般的心肠。面对突发情况,就要去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这也是作为一位医生父亲对未来从医女儿的教诲。

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有人以师为师,有人以社会为师,但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作为父亲,刘晓明通过自己身体力行,践行职责使命,告诉孩子什么是牺牲精神,什么叫艰苦奋斗,什么又是一名党员的职责与担当。这种教诲比和孩子说多少大道理,都要有力。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华。面对形势严峻的抗疫一线,刘晓明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顶得上去,豁得出去。于国家民族,是英雄,于自己孩子,则是做出了最好的身教。

说一千,说不尽成长路上坎坎坷坷;道一万,道不尽人世间喜怒哀乐。其实,孩子需要的不仅是陪伴,更需要身教。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