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末庚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江城,黄鹤雾绕,长江呜咽,武汉告急,中国危险。早在战疫初期,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人员就积极参战,纷纷报名,半个小时内,几乎全科人员都自愿逆行前往武汉。刚过60岁生日的徐国海主任也主动请缨,愿与同事们一起奔赴抗疫最前线!
2月12日晚上11:00,接到上级通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将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改建的一个新冠重症病区。医院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抽调了10名医生、5名护士,第二日赶赴武汉支援。
委派支援任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然麻醉科一直在幕后默默工作,但是麻醉医生在气道管理、重症监测、全科知识掌握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常年工作在手术急救的第一线,麻醉医生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每天都会进行气管插管上百次;每天都会产生数百张血气分析;每天都在调整患者的血压、酸碱平衡、容量支持和应激处理;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心肺复苏等等,对患者进行最全面而广泛的生命支持。毫不夸张地说,麻醉医生不仅有着外科医生一样的身体,又有内科医生一样的细致,还有丰富的各科知识的储备,可以用最快速度适应战时状态。15个麻醉医护的配备,这应该算得上是全国单个团队麻醉医生配比最高的一个队伍了。
第二天一大早,麻醉科的15名医护来到医院。为方便后续工作,刘琴同志决定剪去留了多年的美丽长发,科室主任余树春亲自"操刀"为她剪发。同事们都有些为她惋惜,但刘琴本人却坦然笑道:"以后会长回来的。"
在南昌大学二附院的出征仪式上,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杜晓红被任命为医疗二组组长,方亮和涂萍分别担任护理五组和护理八组组长,10名麻醉医生平均分配在四个医疗小组,在各个医疗小组中承担重要的救治工作。另外,麻醉医生胡衍辉主任医师和杜晓红也被邀请为南昌大学二附院援鄂医疗专家组成员。医院的任命,充分证明了麻醉医疗和护理团队的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在支援任务中,麻醉团队定能一如既往发挥带头冲锋作用!
到达武汉第一天是紧张又充实的防护知识培训,第二天病区正式开始收治病人。15日,武汉下起了雪。纷纷扬扬的雪花,涤荡世界,但寒冷的天气阻止不了队友们前进的步伐。作为第一批进入病房的杜晓红、王洪涛,他们毫无畏惧,步履坚定,勇敢向前。
当天晚上,袁林辉、杜晓红、邓福谋、郭莲的身影也出现在病区第一批值晚班的医师团队中。
疫情面前,"小护士"也有"大作为"。麻醉护士在团队中的任务更是重中之重。他们平时负责与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疼痛评估及麻醉宣教,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疫情中有很多患者都处于恐惧和迷茫的状态,对于未知,很多患者都偷偷写下了"遗书"。麻醉护士们用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和患者沟通,安慰他们惶恐不安的内心。无论多么复杂的血管,麻醉护士们都能够较好地完成穿刺。由于和麻醉医生的紧密配合,他们对患者的出入量、液体平衡有更清晰的了解。他们眼疾手快,不仅需要观察手术步骤,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出血量、血气及出入量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行预判,而且能够很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气管插管、深静脉和动脉置管等复杂的操作技术,吸痰、扣面罩、调整呼吸机参数、抽血气更是不在话下,可以说是"快、准、稳"。
经过短短两天的磨合,麻醉团队迅速适应了新环境。他们和队友们一起进行病人管理,开医嘱、写病程、处理病人。血压低,没问题;血糖高,搞得定;心率快,找原因;氧合低,有办法。额外的,麻醉医生还做好了随时对重症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的准备。作为患者呼吸支持和生命维系的最后一道防线,麻醉团队为此做好了充足准备!
雪化了,花开了,春天马上就要来了。我们坚信:凛冬一定会过去,暖春一定会来临!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作者:南昌大学二附院抗击新冠肺炎援武汉国家医疗队小组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杜晓红)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