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9号,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召开公开会。由于近期伊德利卜局势发展迅速,多个安理会成员国在公开会上进行了唇枪舌剑的交锋。
公开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问题特使吉尔·彼得森就当前“叙利亚宪法委员会作用停滞”、“叙利亚境内局势发展迅速”进行了报告。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洛科克表示,由于伊德利卜近期冲突升级,导致人道主义局势进一步恶化,他呼吁各方尽快找出解决方案,保护当地平民。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凯莉·克拉夫特将矛头直指“叙利亚政府和俄罗斯”,把近期伊德利卜局势的升级归咎于叙俄的军事行动,并称“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主导的叙利亚问题阿斯塔纳进程已经失败”。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则回击说,伊德利卜是联合国列名的恐怖组织“沙姆解放组织”的大本营,某些国家不但不反恐,反而向其提供武器装备,并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反复将“人道主义”当“托词”。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今天的说法我们已经听过不止一次了,你们在利用遭受苦难的平民,每当受你们保护的恐怖分子出现危机的时候,你们就提起所谓的长期和平方案,我能怎么说呢?你们为什么不听我们保护平民的努力,而是不断地重复所谓的我们在炸平民、学校和医院? ”
会上,土耳其代表提出“近期土耳其军事人员遭到叙利亚政府军的‘刻意攻击’”。对此,叙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代办法卢强调,伊德利卜是叙利亚领土,叙利亚政府有权在本国领土内进行反恐行动——而土耳其在伊德利卜的行动违反了国际法,也侵犯了叙利亚的主权。
随后,两国代表在会上还进行了多次交锋。
安理会的公开会上,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吴海涛再次重申了中方立场。吴海涛表示,解决叙利亚问题要坚持政治解决的大方向,用好“宪法委员会”平台;全力铲除叙利亚境内恐怖分子,为叙利亚政治进程创造有利安全的环境;而努力改善叙利亚的人道局势,有利于推进政治进程。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吴海涛:“伊德利卜已经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外国恐怖作战分子问题突出,造成严重外溢效应。各国应根据安理会决议和国际法,铲除恐怖势力在叙利亚建立的避风港,这也是第2254号决议的要求。中方支持有关各方继续通过对话谈判寻求伊德利卜问题的综合、长期解决方案。”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