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德国慕尼黑2月16日电(国际观察)西方“褪色” 多边“着墨”——从第56届慕安会看世界格局演变
新华社记者
为期3天的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16日结束。会议期间,围绕大西洋关系频现龃龉、右翼民粹势力抬头、伊朗核问题、利比亚战乱、网络安全等议题,与会各国官员、学者展开讨论与争论。这其中显露出的分歧与不安,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西方缺失”这一会议主题。不少与会者呼吁,西方应跳出主导世界秩序的历史思维惯性,告别阵营观念,真正拥抱多边主义。
裂痕
本届慕安会报告指出,致力于“自由、民主和人权”,致力于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的所谓“西方”的意义,正受到越来越多质疑。
此次会议期间,德美“北溪-2”输气管道争端、中东局势和经贸摩擦等议题均显现跨大西洋关系中日益扩大的矛盾。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开幕致辞中说,“我们西方”这一概念已经不再被广为接受,在社会及国际外交安全政策领域中都是如此。他指责美国“牺牲盟友和邻居的利益”,没有“国际社会”的整体概念。
法国总统马克龙则表示,美国正在重新考量与欧洲的关系,欧洲应该寻求掌握自身命运。“我们需要一个欧洲政策,让欧洲复兴,重新成为一个战略政治力量。”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则试图“说合”美欧双方。“我不单独相信欧洲,我不单独相信美国。在这个全球竞争的时代,我相信美国和欧洲应该相互成为不可或缺的伙伴。”
与此同时,右翼势力抬头正颠覆西方传统政治伦理。近年来,中东欧地区民粹主义政党崛起,“新欧洲”与“老欧洲”的分歧不断增加。奥地利总理库尔茨说,东欧国家感到自己已成为“欧盟的二等国家”,欧洲应该“在多样中保持团结”。
此外,英国“脱欧”也让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挫折。在本届慕安会上,英国降低了与会官员级别,仅聚焦磋商“脱欧”后与欧洲的共同防务事项。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观察全球政治的窗口,通过本届慕安会不难发现,西方阵营内部裂痕日益加深,凝聚力正在降低。
褪色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与会者对国际热点议题的讨论显示出,不少西方国家正在从国际事务和国际机制中逐渐“退身”,世界范围内“西方色彩”不断减弱。
目前,叙利亚人道主义危机仍在持续。德国国防部长克兰普-卡伦鲍尔表示,如果欧洲在叙利亚问题上行动不够,难民问题对欧洲造成的冲击恐将再现。
利比亚冲突也未找到有效解决办法。在本届慕安会的讨论中,西方国家与其他相关方仍未就对利比亚冲突各方实施武器禁运等议题达成有约束力的方案。
慕安会主席沃尔夫冈·伊申格尔说,当前,世界和平与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全球缺乏共同行动,这种状况是不可接受的。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科尔图诺夫告诉记者,西方国家在国际问题中表现出无力或缺位,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均势的变化。“非西方正在变大,西方正在变小。”
马克龙也承认,西方阵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虚弱,而新的力量正在崛起。
出路
历史经验早已表明,奉行单边主义、零和博弈,必然会导致国际秩序的失衡与动荡。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才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本届慕安会上,许多与会代表呼吁,各方应摒弃东西方的“阵营思维”,加强国际合作,切实践行多边主义。
出席本届慕安会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15日发表题为“跨越东西差异、践行多边主义”的演讲,阐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践行多边主义的中国主张。他表示,我们有必要摆脱东西方的划分,超越南北方的差异,真正把这个赖以生存的星球看作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强调,西方国家不应打着多边主义旗号,强推自己的规则,把国际组织作为保障自身利益的工具。
韩国外长康京和在讨论会上说,西方语境中的多边主义常把规则制度强加于他国,而东方语境中的多边主义则强调给予他国空间。
印度外长苏杰生也表示,西方国家应超越“盟友思维”,特别是“西方盟友思维”,这样才能真正践行多边主义。(执笔记者:张远;参与记者:严锋、任珂、朱晟、左为、沈忠浩)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