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多难的寒冬,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立群最终没能迎来山花烂漫的春天。
2020年2月10日,这位四十载坚守教学一线,并曾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中以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圈粉”无数的“孙爷爷”,永远告别了他挚爱一生、奉献一生的三尺讲台,享年70岁。
孙立群生于1950年4月15日,是地地道道天津人,中共党员。遵照孙立群教授一贯的叮嘱,直到操持完简单的葬礼,家人才将消息通告学院。一时间,学界同仁、孙门弟子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来唁电,寄托无限哀思:
“惊悉孙立群老师不幸仙逝,悲痛欲绝!孙老师治学严谨,为人厚道,作风朴实,处世谦和,实为我辈楷模!”
“ 孙立群先生为人宽厚,待人友善,工作勤勉,深受讲坛诸友敬重。先生专业精进,并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实为我辈楷模!”
……
“孙老师年轻时曾是足球场上的健将,大家都觉得他身体底子好,人又坚强,应该会慢慢恢复起来。可是有没想到,得到的竟是老师去世的消息!”孙立群门下弟子陈鑫告诉记者,得知这一噩耗,弟子门相互告知时在电话中痛哭流涕,大家回忆起当年老师清晰风趣、引人入胜的授课风格,更是悲不自胜:“老师视野宽广、紧盯前沿、关怀社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究学问之道与为人之道,让我们受用至今。”
孙立群为大众所熟识,是因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缘故。2006年起,孙立群先后主讲“吕不韦”“李斯”“范蠡”“我读经典之解析《韩非子》”“千古中医故事之扁鹊”“从司马到司马”等题目,深入浅出、客观公正,誉满海内外。此后在国内各地演讲百余场,多次应邀赴美国、澳大利亚、非洲等国演讲,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本着“不歪说、不戏说、不噫说”的原则,孙立群凭借扎实的历史素养,儒雅的风度谈吐和对大众史学的独到理解,受到了公众的欢迎。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孙立群一直致力于弘扬大众史学,让阳春白雪而略带晦涩的历史找到所有立足、能够扎根的群众基础。在孙立群看来,大众史学是历史作为基础学科应用于社会的表现,不仅关乎历史为社会所用,还关系到历史学科自身的发展前景,他认为:一门学科的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一学科的接受度。学科能不能被社会接受,决定了学科的发展。基础学科也有适应社会的问题。孙立群曾充满信心的说过:“咱们的历史只要研究得对头,只要不是远离社会、自我欣赏,而是能让社会有了解,那么就一定有市场。”
孙立群是典型的老天津人,热情、实在、好说话,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强烈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因此每每收到讲座邀约,只要时间不冲突,他都会爽快允诺,也从不问报酬。也正是因此,他从未能过上“卸职入深山,隐云峰受享清闲”那种悠闲的生活——就在在病倒前不久,他还在与听众交流。
在聚光灯下看人,往往只能看到最亮眼的一面。公众大多只知孙立群在百家讲坛的成功,却少看到孙立群数十年来在教学一线的工作。孙立群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历史学院讲授中国古代史30余年,所开课程有“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士人史”等,广受学生好评。其主持的“中国古代前期史”课程,曾入选天津市精品课程。
一位曾经上过孙立群老师课的2002级历史学院本科生杨烨琨回忆到:“孙老师讲课很细,原始社会就讲了三四次课,每次课2小时,以致于让我们疑惑,啥时候走出原始社会呢?临近期末,前期史才讲到三国,让我们很担心,南北朝能讲完么?但没想到,两晋南北朝300多年历史四五次课就讲完,而且条分缕析,脉络清晰,让人醍醐灌顶。而原始社会讲的久的原因,是因为孙老师讲的是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各地的考古发现。让我们见识到,讲历史可以细致入微,也可以高屋建瓴。”
孙立群主讲的课程“中国古代史”早在1998年就被评为南开大学优秀示范课,一直以来,这门课常讲常新,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很多非历史学院的同学、乃至外校同学都慕名前来听课,直到他本科教学的最后一年。
“孙老师2015年退休前最后一堂课,是忍病坚持讲下来的。其实一月前就已经犯胆囊炎,但是他硬是坚持上完最后一节课。几乎下课就被送到医院摘胆了,他不愿意一生教学最后留下遗憾……”陈鑫说。
提及此事,有同学说,孙老师最难割舍的就是这三尺讲台,他更是将当年的“最后一课”作为一场“伟大的仪式”,令一生事业得到完满。
他因讲台而成名,也因讲台而倒下。这是教书人的宿命。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吕不韦、李斯、范蠡、韩非子、扁鹊……一个个历史人物在孙立群的讲述中变得鲜活,他们有血有肉地从厚重的历史中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这位史海泛舟之人,却永远走进了历史。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