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4日,第八届信息通信与信号处理国际会议(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ICICSP 2025)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与IEEE联合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承办,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郑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大型客机集成技术与模拟飞行全国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单位协办。
本届会议以“信息触手可及 通信连接未来”为主题,旨在汇聚全球智慧,探讨信息通信与信号处理领域的前沿突破与发展趋势。大会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爱尔兰、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40多位专家学者、产业界代表及青年研究者参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国际学术界与产业界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9月13日上午,大会开幕。开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彭海霞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大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王文杰教授致欢迎辞,他介绍了信通学院在通信与信号处理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与关键技术突破,强调会议旨在为全球同行构建“思想碰撞、成果共享、合作共赢”的学术生态,推动理论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院副院长陈娟教授在开幕辞中指出,在6G通信、人工智能与信号处理技术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学术交流对突破技术瓶颈、促进跨学科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期待与会者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探索前沿方向,凝聚合作共识。
开幕式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授、IEEE Fellow褚晓文教授,东南大学教授、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IEEE Fellow曾勇,南京邮电大学教授、IEEE Fellow桂冠,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杨在分别带来了前瞻性主旨报告,涵盖大模型优化、低空通信、6G 安全与信号分析等前沿领域。
褚晓文教授主旨报告:Accelerating Large Mixture-of-ExpertsModels via Pipelining and Scheduling
曾勇教授主旨报告: Low-Altitude UAV ISAC based on RayAntenna Array
桂冠教授主旨报告: Intelligent Signal Sensing andRecognition for 6G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杨在教授主旨报告: The Carathéodory-Fejér Theorem andSpectral Analysis of Signals
除主旨报告外,大会还设置了13场特别专题会议以及4场在线口头报告、1场海报展示等活动。专题会议聚焦“航空飞行器及其设备的声学测量和信号处理”“先进阵列天线设计与信号处理方法”“水下声学、海洋探索和人工智能”“目标检测、估计、识别和跟踪”“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及其应用”“基于稀疏表示和深度学习的机械故障诊断”等前沿议题。专家学者们围绕最新研究成果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学术前沿与产业化发展方向,促进跨界融合与创新。
ICICSP 2025 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信息通信与信号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也进一步夯实了国际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的平台基础。大会的召开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融合,并为构建开放、共享、协同的学术与产业生态贡献力量。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