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湖北工业大学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来源:湖北工业大学  2024-07-25 10:09:11   482 阅读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湖北工业大学师生第一时间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学习实际,畅谈心得体会,反响热烈。


22A1B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湖北省政协常务委员、校党委书记彭育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吹响了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途的号角,凝聚着全党智慧、承载着万众期盼。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强烈使命,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立意高远,催人奋发。

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推动科技创新机制改革。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优化学科建设,实施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引领学科交叉融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强化科研攻关,促进科研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不断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发展态势,动态调整学科设置,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聚焦新型工业化,探索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

湖北工业大学将以“工业”之名,勇担制造强国建设的使命职责,聚焦新质生产力,聚力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荆楚篇章的湖工大实践。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新作为、体现新担当。

校党委副书记胡晓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全会审议通过了《决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历史新方位,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擘画了宏伟蓝图,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广阔前景,充分彰显出我们党对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坚守和焕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动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具体实践,优化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夯实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贺行洋: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放在一起集中论述、系统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密不可分,作为高校发展规划部门,要增强系统观念,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优化学校学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为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湖北省政协委员、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张晓星: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电气学院的院长,我会发展壮大人才队伍,做好“引、育、留、用”四篇文章,营造良好的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环境,建强学院人才聚集地,不断提高人才创新的能力、动力、活力,为学校建成高水平绿色工业大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李学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意义重大,令我们备受鼓舞。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为党和国家培育高素质人才,积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教育、科技、人才为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将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院长唐景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号角,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围绕学科建设年,将全会精神落实到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具体工作中。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建强师资队伍,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强化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关键领域,开创原创性科技攻关,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争取早日实现学科建设新的突破。

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院长肖衡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体现了我国在新时代下坚定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与智慧,将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作为高校教师,要始终牢记光荣职责和初心使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努力探索,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强烈的责任感、昂扬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杨巧芳:本次会议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划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基层党组织书记,我特别关注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容,深刻认识了教育强国的核心内涵与现实意义,此次全会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设计学科作为交叉学科,是参与国家“新工科”建设新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将坚持党建引领,聚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以人才培育实现创新设计和创造,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湖工大设计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银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决定》,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领会。这些改革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和展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抓住了事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必将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李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社会各界对会议成果充满期待,对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成就感到自豪。会议强调解决实际问题,这激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共鸣,意味着教育改革将更贴近民生需求。作为大学教师,我对会议强调的实际问题解决导向深感共鸣。教育改革需直面教育资源不均、教学质量提升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挑战。我们将积极响应,深入调研,努力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师资培训,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舒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决定》的诞生是历史的巨笔在关键处的落墨,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制度保障和澎湃动力。我将不断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根植“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至上”的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数智发展、培育文化成果,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素养的新质设计人才,引导广大学子将青春绽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

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辅导员素质发展中心主任李璟璐:新时代一场波澜壮阔的全面深化改革,打开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局面,让我们共同见证了一系列伟大成果。如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绘就了新的改革蓝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方向,为学生成人成才校准航向,呵护学生的求真之意,激发学生的求新之志,让青年一代在自信自立中成长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实促进者、实干者,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源源动力!

机械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专业2023级研究生郭超: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深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策,为我们专业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将紧密结合机械工程的特点,通过深入学习先进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以及智能化系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验室和项目实践中,我将致力于解决机械工程中的复杂问题,如提高机械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优化生产流程,以及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我也将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同行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探索机械工程领域的新趋势和新技术,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资)专业2022级本科生范嘉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我将努力精进专业技能,追求卓越,致力于成为一名未来的“大国工匠之师”。同时,我将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将知识与技能接续传递,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不懈奋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