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南京大学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一周年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研讨会

来源:南京大学  2024-06-05 17:22:28   403 阅读

6月1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一周年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南京大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院主办,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理论研究基地协办。来自各学科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之路。


50B88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在讲话中指出,本次研讨会更加坚定了南京大学研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的具体路径。他对南京大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工作提出三点要求:第一,深入学习、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强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和阐释;第二,全面统筹学科平台优势,打破学科壁垒,形成研究合力,进一步建优建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院;第三,充分整合研究力量,加强顶层设计,全力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大系丛书,彰显南大原创、南大名家、南大学派的价值追求。杨忠表示,希望更广大师生积极加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做出开创性贡献。


2F481


校党委副书记陈云松致辞并介绍了一年来南京大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阶段性重要成果。他指出,南京大学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文脉深厚,在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研究好、阐释好、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南京大学责无旁贷的使命。今后,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学术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和体系化构建,拿出更多有厚重份量、有深远影响、有长久生命的精品力作,更好地服务“国之大者”。


2F5D7


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文学院教授莫砺锋在主旨发言中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实际影响。他指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最能体现中华文明的民族特征及高度成就的宝贵遗产,在表达民族情感、体现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社会和谐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同时,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一向承担着道德教化、知识传播以及情操熏陶、审美教育的多重职责,是促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莫砺锋强调,要努力使学术研究与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文化传承既需要精深的学术研究,也需要做好传统文化大众化普及工作;南大学者将致力于为普及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着力提升普及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历史学院教授刘迎胜系统梳理了中国疆域形成史和“中国”的概念演进史,并阐释了文明在多民族中国走向长治久安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社会学院教授周晓虹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叙事,是中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思想积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扬弃模式,是面向世界各民族的开放与包容性系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多元表征。



文学院教授张伯伟表示,南大文科人要自觉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希望文科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贡献力量。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范从来提出,要以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夯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华涛表示,中国史是中华民族共同演出的宏伟壮丽、多姿多彩的历史长剧,要继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骏飞认为,对于文化传统来说,只有创造性发展才是真正的继承,科研工作者要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哲学系教授李承贵深入分析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意义,以及儒学“生生”思想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学衡研究院院长李恭忠以概念史研究、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发掘本土经验等为切入点,阐释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支撑。


8C5AE


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徐兴无、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祁林、历史学院助理教授王一如等专家学者进一步围绕理论创新、研究方法、文化普及、智库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他们表示,希望通过新的文化实践,充分发挥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社会,拓宽文化传播的边界,开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篇章。



研讨会由社会科学处处长陈冬华主持。南京大学相关单位负责人、青年学者代表、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及媒体代表出席了会议。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