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校成功举行第七届“医学人文周”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  2023-11-23 09:57:00   871 阅读

11月19日,学校第七届“医学人文周”在学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本届“医学人文周”由学校主办,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医学与哲学杂志社、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共同承办。学校党委副书记佟春光,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景伟,党政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学科建设处、科技处、医学教育研究所(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相关党政机构的负责同志,直接负责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培养的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的负责人,以及医学与哲学杂志社的领导出席了大会,相关院系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代表近800人次现场参加了开幕式和报告会。大会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周世昱主持。



第七届“医学人文周”会场

本届“医学人文周”的主题是“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人文”。围绕这一主题,我校邀请到4位国内著名的医学家,他们既是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先觉者、阐释者、践行者,也是当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倡导者、推进者、耕耘者。他们分别是:

1.大连医科大学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荣誉院长,年过九旬的杜治政教授。他是我国当代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的开拓者和人文医学学科的奠基人,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的创立者,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早期负责人,我国第一部人文医学刊物《医学与哲学》杂志的创立者、现名誉主编,出版《医学伦理学纲要》《医学伦理学探新》《守住医学的疆界》《医学哲学:不是多余的话》等多部经典学术著作,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伦理学(分卷)》《医学伦理学词典》,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引领并把握了我国人文医学的学术发展方向,在我国当代人文医学领域的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做出了里程碑式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2.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射频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急性心梗救治“绿色通道”和胸痛中心建设,率先提出“双心”医学概念;积极推动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融合,组织完成了我国最大规模的房颤人群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他所创办的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已发展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心脏病学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主编/主译医学教材和医学著作60余部,主持完成心血管医学指南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其他奖项/荣誉包括:吴杨奖,中国医师奖,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最美志愿者”,世界卫生组织“控烟贡献奖”,中国科协“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国家和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等。

3.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肿瘤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前任理事兼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医学与哲学》副主编,何裕民教授。他在中医理论与临床、心身医学、医学哲学、医学人文学、肿瘤治疗、健康研究及管理等多学科领域均做出了杰出贡献。曾主持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及其现代转型研究》,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心身医学与医学心理学(分卷)》《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心理学(分卷)》,主编国家级规划大学教材多部,包括《中医基础分化教材(11部)》《现代中医肿瘤学》等;出版《中医临床心理研究》《中国医学再出发》《癌症疗愈录:肿瘤门诊叙事纪实》等多部具有划时代指导意义或临床典范意义的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著述《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力:何裕民教授抗癌之和合观》等防癌抗癌科普著作十余部。世界杰出华人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心身医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4.大连医科大学教授,人文医学博士学科点带头人,《医学与哲学》常务主编,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赵明杰教授。他在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人文医学博士点,现任学科点带头人;创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兼党总支书记。长期担任《医学与哲学》杂志常务主编,世界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委员会顾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卫健委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医院人文建设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医学伦理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出版多部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包括主编《医学伦理学》,副主编《医学哲学》),副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伦理学(分卷)》《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心身医学与医学心理学(分卷)》。中国心身医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党委副书记佟春光与专家及相关部门、院系领导合影

佟春光为开幕式致辞。他首先对四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接着介绍了我校对医学人文教育理念的贯彻和坚持。他表示,大医人强化医学人文教育、践行医学人文精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体现了大医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无悔坚守;同时,学校承办的《医学与哲学》杂志已经成为传播当代医学发展新理念的重要学术刊物,而学校连续七年举办的“医学人文周”已经成为聚焦人文医学发展的重要平台。最后,他指出,“医学人文周”将成为打造医学人文教育新范式的重要一环,要争取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党委副书记佟春光致开幕辞

上午,杜治政教授报告的主题是《GPT医疗与希波克拉底传统:医学还要不要临床?》。他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医学史的回顾,强调临床始终是医学发展的原动力。之后,他阐述了人工智能(AI,特别是ChatGPT)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可能为医生、护士和患者带来的八个方面的改变以及六个方面的问题。最后,他说:这场伟大的革命,必将开启人与智能技术共生的时代,必将见证人类知识、经验、智慧与大语言模型加速融合的时刻,一个人类医生、患者、AI医生“三者共生医学”的时代即将来临,期盼这一天早日到来。



杜治政教授作报告

其后,胡大一教授报告的主题是《时时考虑患者利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他结合自己半个世纪的从医经历,阐述了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密切联系,并以“双心医学”及其“五大处方”为例阐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疾病诊疗观的改变,强调了预防和康复在控制人类疾病中的巨大价值;反对过度医疗,倡导以功能维持和康复为主的康复康养体系建设。最后他说:医学必须坚持“四面旗帜”,即公益、预防、规范、创新;必须坚持“三个回归”,即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时时考虑患者利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胡大一教授作报告

下午,何裕民教授的报告《借助叙事,洞察身心,了解真相,提升疗效》开启了“医学人文周”的后半程。何教授通过一个个自己病人的真实事例,阐述了叙事在癌症诊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包括发现疾病真相、有助于解决临床难题、促进心身兼治的实现、帮助患者实现更好的生活方式等。他指出,很多疾病(特别是癌症)存在着真相不明、疑惑未解、相关危险因素未消除的问题,患者多有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体验,这些问题都应该以心身医学的视野、整体医学和整合医学之类的综合性方法手段,并借助于叙事等方式,才有可能获得解决。



何裕民教授作报告

大会以赵明杰教授的报告《临床决策与病人的真实世界》收尾。他首先介绍了临床决策学的兴起、主要内容、类型等,系统阐述了临床决策研究所涉及到的四个维度,即科学维度、伦理学与法学维度、心理学维度、经济学维度。他以生动的案例强调,在临床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病人的真实世界(生活世界、情感世界、认知世界)与医学世界的区别,必须重视病人真实世界与疾病发生的密切关系;只重视医学世界、无视病人真实世界的做法必然导致错误的医学取向、致使医学走入一系列的误区。



赵明杰教授作报告

四位医学家的精彩报告为听众们带来了前沿医学人文思想与理念,启迪了思考,引发了活跃的提问和热烈的讨论。



现场专家与学生进行互动

“医学人文周”是我校实施全培养过程“理念、情感、践行合一”医学人文教育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培育氛围,提升全校师生的医学人文素养,促进医学人文精神的践行,为实现我校“培养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相结合、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助力。

在截至目前的七届“医学人文周”活动中,学校先后邀请国内外数十位著名医学人文学者,累计近50场的报告内容几乎涵盖了人文医学的所有领域,包括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临床决策等,线下、线上受益者累计达4万余人次。每年一届的“医学人文周”已经成为我校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一项特色活动。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