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问题,通过链接产业、多元融合、科技创新,人才服务等内容,为“专精特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3月25日,由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基地启动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转化医学大楼C5会议室举行。上海市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戎之勤,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安胜,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卫丙戊,副主任赵广州,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杨颉,副处长胡艳丽,终身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昕荣,院长胡洁等领导出席活动。本次活动有2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校友企业代表参加。启动仪式由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副院长陈猛主持。
张安胜致欢迎词。他代表学校感谢上海市经信委和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信任。并且介绍了交大的历史沿革,办学传统、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情况。同时对终身教育学院与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共建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培育基地充分肯定。他表示,将发挥交大科研人才优势,围绕交大“大信息、大海洋、大健康、大零号湾”的战略,推动学校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服务好“专精特新”的企业发展,交大将着力推动学校科研团队与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的合作,遴选专家教授担任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导师,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搭建科研链接平台、引育人才服务,助力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最后表示“交大要做就会做好”。
戎之勤对上海交通大学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此次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上海交大终身教育学院签约共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基地,借助高校优质智力资源全方位赋能中小企业创新链,正是以实际行动来实践新发展理念。他对专精特新企业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希望专精特新企业能抓住机遇,借助高校创新资源锻造核心竞争力;二是希望广大高校发挥所长聚集资源形成合力,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赋能新动力;三是希望各相关部门和服务机构加大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基地建设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戎之勤、张安胜、杨颉、李昕荣的共同见证下,卫丙戊、胡洁分别代表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
卫丙戊、杨颉、赵广州、胡艳丽为首批导师代表颁发聘书。
闵行区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院长、特聘教授胡洁,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宋海涛,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谢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聘教授窦红静,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运动转化医学中心副研究员王秀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李尧作为14位首批导师代表领取证书。
窦红静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她表示,交大导师们一定会不负所托,将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科学技术带到企业中去,全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发展,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杨浩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百问百答》。他表示,研究院将发挥新一代高端专业智库、研发与产业转化创新平台功能,整理汇编数字化转型领域基础知识、主要系统、关键技术等内容,结合上海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特点与数字化转型优势,为上海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实施方向。
戎之勤和张安胜共同为基地揭牌,这标志着“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基地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结束后,首场“小巨人走进大学堂——金课讲堂”院长金课由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谢叻教授主讲,他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的情况,描绘了尖端医疗机器人技术在医学实际应用中的广阔前景。谢教授以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鼻窦微创柔性手术机器人等为例,指出机器人在手术过程中的强大作用。课程聚焦医疗技术革新,令人耳目一新。
转化医学设施技术系统部的主任朱俊英,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谢叻,运动转化医学中心副主任王秀强分别介绍了机构情况,带领小巨人企业代表及校友企业代表走进交大转化医疗研究院、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和运动转化医学中心进行实地参访。企业代表们感受到了交大科研的强大实力,对企业高校间建立紧密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化项目的光辉前景充满信心。
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经过近一年的酝酿讨论,双方通过与企业访谈,组织企业线上线下招聘等工作不断了解企业需求,未来还将逐步深入企业调研走访,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排忧解难。本次重点组织的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领域的小巨人企业,未来还将搭建人工智能、能源环保、海洋航天、光电芯片等多领域的企业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