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菜园,小小天地乾坤大;厨艺学堂,出锅青团翡翠香;电工学堂,手脑并用共求索;野外生存,青春踏遍当自强;满园蔷薇,悉心养护堪折枝;育美润心,妆扮楼宇花草芳……这是2023年3月18日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生动景象。
上海交通大学多维发力,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砺意志,筑牢日常生活劳动主阵地,开辟创造性劳动大课堂,实现五育并举全融合,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工作。
因时因势,拓宽交大劳育实践新场域
填土埋苗、浇水施肥,方寸阳台孕育生机唤醒农耕文明“种菜基因”;去芜存菁、宁草结绳,百亩试验劳动基地建设助力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上海交通大学因时因势结合疫情防控形式,统筹学科专业教研资源,创新家-校-社-基地劳动教育综合素质培养模式,不断拓宽交大劳育实践新场域。
去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在疫情背景下创新劳动教育新模式,打造的阳台菜园系列课程吸引了六百余名同学参与活动。从两百亩到两平方米,从现代化科教兴农的浦江绿谷农业基地到宿舍阳台方寸间的种植场景,同学们在小小阳台上培育的西瓜、小番茄等作物,不少都是来自浦江绿谷农业基地的新品种。
如今,浦江绿谷农业基地成为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场所,让学生撸起袖子、甩开膀子;阳台菜园迎来升级改造,构建模块化植物工厂。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设计学院、材料学院等团队联合组队瞄准阳台这片小天地,以“乾坤板”智慧农业智联网开发板为基础,通过“模块化多层垂直种植架”为平台构建起创造性劳动教育团队协作新模式。
学生在浦江绿谷农业基地劳动除草
阳台菜园种植成果
阳台智能种养系统
学科交叉,时空跨越,资源融合,上海交通大学抓紧建设劳动教育实践阵地,推进劳动教育形成一体部署、多方联动、协同育人的格局。
以行树德,日常生活劳动站稳育人阵地
为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上海交通大学整合后勤部门优势资源,开设厨艺学堂、“保洁小能手”等系列课程,保质增量提供日常生活劳动平台,以小见大站稳德育阵地。
在2023年3月8日开展的厨艺学堂青团制作课上,厨艺教室米香四溢,艾汁沁人,同学们头戴帽子,身披围裙,用辛勤劳动收获美食。洁白如雪的糯米面粉放在盆中,翠绿的艾汁倾倒浸入,同学们手拿木勺搅拌糯米面粉和艾汁,待稍微混合均匀后便用手按压揉捏。指导的食堂阿姨动作利落、揉捏有力,揉面的同学全身用劲、一刻不停,面团由白绿两色相间逐渐融合为翠嫩碧绿。同学们取一块揉好的青团面,左手转动,右手挤捏。面团凹陷将咸香的蛋黄肉松馅和鲜甜的豆沙馅分别包裹,藏住了每位同学偏好的美妙滋味。手揉着的青团面逐渐变得滚圆,包好的青团在餐盘上排列整齐,敦厚可爱。在送进蒸笼后,它们将被放在食堂窗口提供给师生享用。在“保洁小能手”课堂上,同学们认真看、跟着做,拿抹布、提扫帚,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在洒扫庭除中一展身手。
点心师教授青团制作技巧
同学揉捏青团面粉
同学放置青团成品
“保洁小能手”课堂
出力流汗知辛苦,青青团子更鲜甜。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劳动意义,在平凡劳动中感受不凡,来自人文学院的2021级本科生锁安娜表示:“食堂中厨艺娴熟的师傅所取的每一块青团都是相同重量,教室里仔细清洁的阿姨擦过的每一块黑板都一尘不染,他们辛勤的劳动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带来了更多美好,我也在跟随他们的劳动中感受到了他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学会尊重每一个劳动者。”
未来,上海交通大学还将继续铺开以日常生活劳动为载体的育人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劳动实践机会,让同学们在实践中领悟到劳动价值,在工作中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增智求索,创造性劳动跟紧时代步伐
在“电”亮生活,“工”创未来劳动课上,智能电网大楼周围各种新能源发电设备组成的有条不紊的“联合战队”吸引了同学们好奇求索的眼神。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地源热泵等综合能源示范系统,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了不同发电系统的构成和原理以及节能减排新技术。“数据大脑”能源互联网控制中心的大屏幕实时滚动着整栋楼发电量、发热量、设备负荷等数据,让初来乍到的同学们切实地感受到智慧能源管理的理念。
同学参观能源互联网控制中心
在智能电网大楼试验大厅中,45位本科生戴好绝缘手套,他们需要组装完成智能配电箱,并将之接入智能用电管理平台,完成能源互联网建设中的一个智能用电终端工序。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控制不同颜色导线的长短与之间的间隔,手脑并用将主要部件和导线逐一安装成功,并依次将智能配电箱接入智能用电管理云平台。最后大家采用LED灯、电风扇、电吹风等用电设备测试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灯光闪烁,风扇悠悠,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感受到了创造性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与喜悦。
教师指导同学电工接线
同学动手接线
电工学堂合影
交大学子不仅在通识性劳动教育课上稳扎稳打,学习应用先进技术,迈向智慧生活,更秉怀对劳动人民体贴用情的赤子之心,以时不我待、奋勇争先的实干精神,将创新创造的激情与活力释放在祖国的土地上。
来自经济、自动化、电子科学、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的“疾风”机器人团队,就针对我国绿地护理劳动力不足、环卫人员工作环境差等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交大人的解决方案。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第三代“疾风”机器人原型机开发完成。其拥有高智能、高效率、高安全、长续航、低成本、零碳排等优点,可实现全自主作业。行人目标检测精度超过99%,地图边界误差小于2cm,目标草坪覆盖率大于98%,这些技术指标都极大满足了市场需求,将劳动者从基础性工作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
“疾风”机器人团队开展测试
培养科学家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上海交通大学系列劳动教育活动旨在让更多学生学得知识,做得实践;在学习中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创造性劳动中学以致用,把对劳动人民的情怀转化为源源不绝的创新动力。
健强身心,野外生存劳动锤炼吃苦奋斗品格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东区大草坪上,参加“能吃苦肯奋斗”野外生存劳动课的同学们,正背负行囊大踏步前往驻扎点。暖阳布照,万物勃发,同学们精神十足,即将开启这场深入天地、焕新自我的野外生存劳动课。
学生搭建帐篷
同学们有序搭建好的橙色庇护所在草坪上依据风向布置扎紧,星罗棋布点缀着绿色草坪。物资包里的绳子大有用处,它们在教练的指导下盘曲缠绕构成牢固的绳结。布林结自锁,双套结越拉越紧,都能为同学们制作救援工具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另一旁,同学们看着自然环境里取来的浑浊泥水通过过滤变得清澈,在野外便携炉灶的加热下沸腾软化,了解了整套野外净化水源的流程。
同学们学习了基本技能后,一场同学坠落山崖的救援演练正紧急开展。抬头向高大的樟树看去,绳索绕过小巧的滑轮组用布林结系在同学扮演的“被困人员”的身上,绳索和滑轮在搭配之中变换着救援时发力的方向与大小。“救援人员”使用三分之一滑轮组构成的省力机构,沿着树干向上将“被困人员”徐徐升起。离树不远的草地上,同学们用两根木棍通过绳子连接拉紧,铺上睡袋,做成救援伤员的担架……
学生实践三分之一滑轮组救援
教练员教授担架搭建
锤炼“能吃苦”坚毅品格,弘扬“肯奋斗”光荣传统,这堂干货满满的野外生存劳动课持续近三小时,是上海交通大学对劳动教育内容的新探索。交大学子们接受了锻炼、磨砺了意志,学会了多样的求生技能,认识到了科学自救的重要性。外国语学院2020级本科生、野外生存劳动课副教练员郭思航表示,教学相长,在组织同学们动手实践、协助野协教练员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收获许多有用的知识。
这堂劳动课不仅让学生学习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求将所学内容应用于野外生存、自救互救的具体实践中,锤炼了交大学子身心康强、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优良品质,促使学生在自主自立中成人,在挑战自我中成长,在自强不息中成才。
育美润心,劳动实践栽种千芳百卉
春风扶苏,草木萌蘗,生机在校园绽放,沉寂的玫瑰园也即将迎来新一批园丁。“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花自古以来就是爱情、友谊和献身精神的化身”,农业与生物学院副教授曾丽正在为大家讲授玫瑰花的历史与文化,分享玫瑰花在园林绿化、花艺制作、心理疗养等方面的应用。在曾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动手进行玫瑰压花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利用玫瑰天然的形态、自然的色泽、奇妙的纹理进行巧妙的组合,将自然美恒久定格。
玫瑰娇艳,但要想收获这份美丽可不简单。随后农业与生物学院彭勇政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玫瑰园,开展春季玫瑰园养护管理,学习现代、绿色、生态的玫瑰园栽培养护技术。在老师的指导下搭建滴灌系统,巧妙设计管道,为玫瑰及时有效地提供水分和肥料;铺设防草地布,覆盖玫瑰根部,防止杂草生长。建园后,每位同学还认领了一株玫瑰,待花开时节返回基地剪一枝花送给亲人、老师和朋友,传递爱心与友谊。
同学制作压花作品
同学参与养护玫瑰花
同学花束采摘成果
在春日校园的另一侧,上中下院三座教学楼散发着时间沉静的力量,它们建筑风格典雅厚重,设计细节充满巧思。走廊护栏边沿口种植盆中的花木,构成一道明丽的风景线。后勤保障中心从2022年冬天开始定期组织的“妆扮教学楼”种植园艺劳动课吸引了许多同学拿起锄头,亲身感受建筑与自然相融合的沿口绿化园艺形式的美学特点。铲开泥土、栽种稳妥、泥土覆平,同学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后,教学楼红墙绿影、花木扶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同学种植花草
劳育树人,美育润心,为促进劳育与美育相结合,上海交通大学自2022年依次开启的“玫瑰园丁培养计划”劳动教育系列课程和“妆扮教学楼”绿化园艺劳动课,集校园管理、花卉栽培、花艺制作为一体,以艺术的形式增添了劳动之乐,让学生感受超越时间的美,最终实现劳育美育统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青年。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与实践阵地建设,坚持育人为本,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