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39名新型职业农民从江宁各地赶来参加江宁区2022年度市级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开班仪式暨2023级“新农人”学历提升开学典礼,正式成为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一名大一新生,开始为期3年或5年的大学生涯。这是江宁区首届、也是全市首个专门面向“新农人”学历继续教育的提升班。
(1)政府补助,学员学费减半,高中、专科起点均可报名
江宁“新农人”学历提升班,是江宁区农业农村局为进一步提高辖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而与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专门面向全区高中以上“新农人”学历继续教育的提升班。
该班学制有3年和5年两种,3年制是专科起点本科,5年制为高中起点本科。教学采取函授模式,即主要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自学为主,并定期组织系统的集中面授。具体为:学校每学期不少于3次集中面授,每次3—4天,其余时间学生在家自学。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由学校颁发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教育部统一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符合条件者还可申请学士学位。
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工作人员王明芳介绍,这是该校首次与南京区县级农业部门达成学历继续教育合作协议。“学校入学标准和教育质量并未因此而降低。”王明芳说,所有报名人员均需通过入学考试,高中起点需考语文、数学等4门课程;专科起点需考政治、英语等3门。入学后,学校每学期末将组织考试,不及格者不得毕业,且毕业论文的查重率不得高于25%,否则不得毕业。
本次被录取的39名“新农人”填报的专业有农学、水产养殖、动物医学、园艺等。取得毕业文凭后,江宁区农业宁村局将申请专项资金为其报销一半学费,平均每人补贴超3000元。
(2)打破机制壁垒,江宁“新农人”圆了“大学梦”
相比以往单一方向、单次课时的“新农人”集中培训,本次“新农人”学历提升班的举办,江宁区农业农村局打破了两方面的瓶颈和壁垒。
首先是打通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前,我们常采取的“新农人”培训形式是专家临时授课模式。即根据四季农时,由我局邀请各领域专家来田间为农民授课,但受课时和内容限制,很多知识点专家没时间展开来讲、农民没机会掰碎了学,培训效果并不理想。”江宁区农业农村局科教信息科科长刘良峰介绍,如今,他们与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达成稳定、长期的合作,有志钻研的农民终于有机会全面、系统地学习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
其次是该局打破了学历提升的机制壁垒。从前,受补贴经费限制,该区学历继续教育机会一般优先适用于体制内农技推广人员,以期其成为现代农业的“领头羊”和“大管家”。“这次是我们第一次把学历提升教育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营主体开放。”刘良峰说,全区近千名家庭农场主因此而受益。
“没想到我这把岁数还能有机会上大学!”开班仪式上,今年53岁、在淳化承包400亩农田的陈娟激动不已。她是本级39名新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最小的今年26岁。陈娟告诉记者,2022年1月,她所在街道农业部门通知她,全区凡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民,均有机会参与学历继续教育。她当即回复参加。此后大半年时间,陈娟除了下地干活就是在家复习备考,一点时间不敢荒废。去年11月5日,她走进江苏省成人高考考场,再次鏖战题海。今年2月13日,陈娟如愿接到大学录取通知。“当年我因个人原因放弃了高考,多年来心中一直抱憾。”陈娟说,如今,她终于圆了儿时的“大学梦”。
(3)瞄准发展痛点,解决“谁来种地”难题
不仅惠及个人,江宁区此举还解决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记者了解到,“40岁的不愿种地,30岁的不会种地,20岁的不谈种地。”正成为农村当前人才困境。未来,“谁来种地”将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一大问题。而鼓励农民上大学,这既解决了现代农业技术人员短缺问题,也是一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改革。
动物医学专科新生刘黑头告诉记者,作为全市蛋品龙头企业之一“南京禄口禽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经理,他最迫切、最急需的是有关蛋鸡养殖的科学知识。“大家都知道,蛋鸡养殖行业最怕的就是鸡瘟,因此未来3年,我学习的重点就是如何有效防治蛋鸡养殖中的疫病。”刘黑头说,在班上,所有入学新生都抱着补足自己的专业知识而来。
培育壮大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深化农村改革、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根本途径,是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的重大举措。江宁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德龙表示,“未来,我局还将持续关注“新农人”继续教育工作,通过学历提升,使更多‘泥腿子’通过专业系统的大学教育提升为高素质的‘大学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