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法学院教授汪太贤在先秦法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自近代以来中外学者对中国古代法的认知和理解。该项成果《先秦法的概念隐喻》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是我校法学学科建设取得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也是我校聚力推进文科高质量建设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先秦法的概念隐喻》一文从先秦法的概念隐喻切入,重建了法的意义结构,通过精密的论证,质疑了中国古代法律工具主义的通说,确立了法律根据主义的思想主张。论文指出,在隐喻的意义结构中,法在性质上的意义是基石,价值上的意义由此延伸而成,共同构成法的意义核心。而法在功用上的意义只表明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向外展示自己的一种能力。因此,法的概念隐喻主要通过对法的性质和内在价值的塑造,建立能够将包括国君在内所有人的行为纳入法的约束之中的思想理据。
《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主要发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热点性、普遍性、高端性学术研究成果,被学界誉为我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此次汪太贤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提升了我校法学学科在全国的学术影响力。
汪太贤教授,2020年以君武学者身份引进到我校法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任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院长,重庆市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宪法学、法理学和法史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在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近20篇分别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人大复印资料》等报刊转载或转摘。这次论文的发表,使其成为在法学学科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皆有论文发表的学者。
编辑:廖善维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