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兰州大学城关校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截至今天,这场校园防疫保卫战已持续20天。20天的时间里,学校通过多方安排,号召全校教职员工,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杨军彪老师就是其中一员。
事实上,此时的他还是一名兰大“新人”。就在10月4日,他刚刚办完报到手续正式入职数学与统计学院,成为一名“兰大人”,三天后学校就实行了封闭管理。尽管还没适应新的生活,但得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志愿者,杨军彪没有多想,立刻就向学院领导申请入校支援,“虽然我刚入职,但这也是我适应工作的一部分。”
10日早上,收到学院通知后,杨军彪第一时间赶到学校,3号楼楼长王文贵老师向他介绍了目前学校的整体情况。经过相应的培训之后,他穿好防护服,开始投入到工作中。
这些天,杨军彪和同事们驻守在城关校区东区3号楼,全程为学生提供各类志愿服务,工作分三个时段(6点-12点、12点-18点、18点-24点)进行三班倒,早班的老师负责监督核酸,中班和晚班的老师负责同学们的一日三餐,对重点区域进行巡查,督促同学们戴好口罩,不聚集,不在宿舍外的区域逗留。
杨军彪日常的主要工作包括给学生送餐、运送物资、监督核酸、楼道巡查、值班等。每天,他们需认真统计隔天的餐食和物资数量,上报给后勤。“后勤的工作人员很给力,除了餐食,他们每次都能及时将学生需要的重要物资送过来。”
“物资是抗击疫情过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保障。”杨军彪说,如果防护服、手套、面罩这些防疫物资没有准备充足,遇到一些紧急外出就医的情况时,学生会遇到较大的风险。他们所要做的,就是不管在宿舍内还是宿舍外,都最大可能为学生们排除风险,平安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有一次,杨军彪值晚班时,6楼的一位同学称自己身体不适,有发热、咳嗽的症状。他第一时间了解情况,联系校医院,配合正在值班、有抗疫经验的医护人员,把学生安排在合适的地方暂时留观。如果核酸检测结果出现问题,校医院也会及时跟他们对接。“这一点,学校做得特别到位。”安抚好临时留观学生的情绪后,他又返回楼宇,仔细排查,确保其他楼层没有出现学生生病情况。此外,为了方便处理同学们的用药问题,杨军彪添加了一些同学的微信,收到同学们的微信消息,穿着防护服去指定的物资通道帮学生拿取药品等重要物资也成为了常事。
从1楼到6楼,从做核酸到重点区域巡查,从送餐到递物资……任何时候,杨军彪的面罩上总是蒙着一层厚厚的水汽,但他总是会等到每天的楼内工作彻底完成后再脱下防护服。经过他的身边时,也总能闻到刺鼻的消毒水气味,这是他们经常性消杀而留下的味道,“我们做好每隔半小时一次的身体消杀工作,也是保护同学们最好的手段之一。”
作为驻楼的教师志愿者,杨军彪的工作远不止防疫的常规工作,学生们的焦虑、担忧、烦躁等负面情绪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一定要在意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外在表现。”校园封闭管理期间,陆续有一些同学因与风险区域有交叉需要转运至隔离点,一些学生在转运过程中很焦虑,对于突发情况很紧张,会表现出心理、身体等不同程度上的不适。杨军彪发现了这一点,在转运前,杨军彪和同事们会仔细做好风险人员排查,耐心细致地开导大家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劝导同学们不要过多担心和焦虑,一切以核酸检测结果为主。只要核酸结果没有问题,身体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比如发热、干咳、头晕、消化道、呼吸道不适等,就不必惊慌,放平心态回归到正常生活中,认真上网课、与室友多交流。“我特别理解同学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遇到的困难。遇到这类问题,我们一定积极回应,这也是我们要做的基础工作之一。”
在杨军彪服务的宿舍楼下有一个老干部活动中心,里面有一些娱乐设施,比如象棋、兵乓球台,还有一些书籍。在忙碌琐碎的工作之余,这里也为志愿服务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丝轻松愉悦的氛围,增添了一些美好的元素。
接受采访时杨军彪表示,目前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一直都比较平稳有序,这离不开学校迅速有力的各类决策和充足的物资保障,更有赖于所有同事能够及时响应学校号召,第一时间来到现场,承担起各项工作任务,“休息时,我看到一些老师默默地跟家里人打一通电话,稍微放松一下心情,然后又及时地投入到工作中,我非常敬佩他们,希望我们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杨军彪勉励同学们,尽管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受到了影响,但希望大家不要放弃自己对生活本该有的激情,以正常的心态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无论任何时候,学校永远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