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第三十二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及线上直播平台同步举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戚学民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林存阳围绕戚学民新书《清史档案中的清代文史书写》展开对谈,回顾写作初衷和成书过程,探讨从档案角度研究清代学术史书写的研究方法。
戚学民(左)与林存阳对谈
戚学民回顾了收集、整理和阅读档案的过程。他表示研究清史档案是清史研究的特色,并讲述了其在台湾访学期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儒林传》《文苑传》完整档案的宝贵经历。戚学民认为,读懂清代学术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如何读懂档案信息指引、国史如何形成传记的论述系统是当时研究的难点和挑战,中国传统正史通过“互文”展示,通过阅读此类指引来了解论述体系。
林存阳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历史讲起,指出新书赓续了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优良传统,体现了清华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的学术传统和研究特色。利用官方档案文献研究清代文史书写是具有特色的基础工作,在档案利用和清代学术思想史书写方面作出了新突破。
戚学民总结《儒林传》《文苑传》的学术取向和特色,两者实为一体,除诗文之外还有经世学体现。林存阳表示,《儒林传》《文苑传》具有国家政治文化导向,关注两者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照。
对谈结束后的提问环节气氛热烈,线上线下观众与嘉宾就清史档案百年间撰写风格的演变、清代学术发展框架的构建等问题展开讨论。
嘉宾介绍:
戚学民,1972年生,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获历史学博士。2003年至今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任教。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科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论文入选2005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清华大学2007年度学术新人奖。学术方向为晚清史、民国史、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林存阳,1970年生,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清代学术思想史、三礼学史、政治文化史。主要成果包括《清初三礼学》《三礼馆:清代学术与政治互动的链环》《乾嘉四大幕府研究》及合著《乾嘉学派研究》《礼与中国古代社会》《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等;并发表《顾炎武“明道救世”的礼学思想》《苏州紫阳书院与清代学术变迁》《礼乐百年而后兴》等论文百余篇。
主题书介绍:
“儒林道广学心锐,文苑他年应留名”,历朝历代官修正史中的《儒林》《文苑》二传,都是学术史、文学史研究中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清廷纂修《儒林传》和《文苑传》,耗时长达百年,留有诸多成型稿本,记载了清代学者、作家数百人,但由于原始档案被带到台湾,长期不为大陆学界所知。戚学民由研究清代新学,而上溯传统的清代学术史,追寻清代学术史论述的形成,新作《清史档案中的清代文史书写》系统地汇编了多年来有关《儒林传》《文苑传》及其他清史人物形象书写的研究成果,基于稀见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国史馆档案,揭示了清代关于古文史、诗歌史和经世学史整体论述的形成过程。本书着眼于清代官方学术论述的生成过程,多层次、动态地呈现出清代学术史书写的丰富图景,体现了清华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的学术传统和研究特色。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