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公共课教研室党支部举行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体备课会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网  2022-10-26 09:30:36   179 阅读

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公共课教研室第一时间组织教师收看二十大开幕会。10月19日下午,教研室全体老师对二十大报告进行集体学习和备课,老师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分享二十大报告的学习体会,陈鹏副院长就二十大精神的“三进”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布置。


01.png


会上,首先由程竹汝老师领学解读二十大报告,程老师从二十大报告的主题意蕴、结构特色和新的重要论述三个方面对报告进行了系统的解读,并将二十大报告与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比较分析,为老师们全方位把握二十大精神和要义提供了重要帮助。


02.png


安维复老师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历届党代会报告历来都重视科教及人才的重要价值,但往往都将其置于经济建设或社会发展领域,列专题讨论科教人才并将其置于“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高度可能并不多见。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共有十五个专题,其中第五个专题就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居于第四个专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第六个专题“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之间。在479个字符中表达了如下几层重大命题:价值理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定位: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战略布局: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战略协同;体制安排:高质量教育体系、国家创新体系、面向全球的开放创新生态体系的合理重建;动力机制:新型举国体制、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合力效应;实现路径: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施具有战略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及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张远新老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深远、主题鲜明、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是一篇举旗定向,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纲领性文献。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对党的十九大以来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进行了全面总结,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对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未来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行动纲领、重大安排作出了全面部署,必将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张远新老师表示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印象尤其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地位、基本特色、本质要求和战略安排阐述非常全面,非常深刻,构成了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什么样的中国式现代化”“怎样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怎样保障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到底为了谁”等基本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划了行动纲领,指明了前进方向。

周泽红老师表示,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盛会,报告基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许多新思想新战略新论断,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路径和选择。报告中印象深刻的新观点新论断主要包括:一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进行了新的擘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和重大原则进行了新的概括和论述;二是突出强调科技、教育、人才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应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论断,作为思政课教师感到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崇高;三是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世纪疫情叠加,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增加的时代背景下,强调了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贺莉老师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开启新征程的纲领性文件。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这一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同志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作为一名党员,在这一纲领性文件的指引下,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作为一名教师,在这一纲领性文件的指引下,我们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讲好党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我们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曲婧老师表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紧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以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课堂,传递有温度的思想,传递信仰的力量,引导青年学子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把人生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要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率先学习领会、准确理解把握、主动宣传阐释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将会议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中。第二,引导青年学子原原本本、原汁原味研读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准确理解贯穿其中的丰富营养和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讲好思政课提供了最好的资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思政课的重中之重。第三,结合二十大报告的精神,凝练科研方向,夯实理论基础,提升科研的质量与水平,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结合的大文章,发出理论研究宣传阐释的交大声音。

副院长陈鹏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进行了布置,他表示做好“三进”工作首先关键在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深入体悟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体悟马克思主义范式的先进性,体悟理论飞跃与现实飞跃的良性的互动共进的机制,用对党和人民的忠心、对教育事业的热心、对学生成长的爱心、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诚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做好思政工作。其次要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作用——进教材、进课堂。注重宣传部、图书馆和马院的联合,形成思政育人的共同体,在不同维度发挥作用:发挥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的作用,一二三课堂的重塑和激活与学生思想成长契合对接,要让大思政课成为沟通学生“小我”和“大我”的桥梁。最后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进头脑。要完整准确地掌握二十大报告内容和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思政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重视不重视”是态度问题,“适应不适应”是转化问题,“做得好不好”是落实问题。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需要我们从情理导入、以事理佐证、以学理服人,用对问题的解释力和解决力让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形成自觉的历史主动。

会上,吕旭龙、李主斌、魏华、吴红等老师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对二十大报告的理解和感悟;张雪梅老师和汪胤老师会后也以文字方式分享了学习体会。老师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二十大报告及其重要意义,深挖报告的深厚意蕴,把学好、讲好、贯彻好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要把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培养交大学子立志成为胸怀“国之大者”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青年,成为具有广阔视野的“改革闯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施展个人抱负,彰显个人价值。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