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自2015年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院师生凝心聚力、开拓创新,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积极推动了学院事业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思政教育“主阵地”
学院党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加强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实行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统揽全局、抓大事,聚焦事业发展,积极发挥引领、保证和监督的作用。
注重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遵循“党建+专业特色+学院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思路,通过选优配强党建工作力量,凝练支部活动特色,推动党支部创新发展,以“一支部一品牌”活动为载体将党建与专业特色深度融合,打造护理特色基层党建模式。研究生党支部获评第一批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样板党支部”;由学生党支部牵头成立的“木槿天使”抗疫志愿服务队获甘肃省抗疫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坚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育人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提升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以及在教师中的思想引领作用,教师党支部在各教研室建立党员联络制,负责联络教研室教师的政治学习、党员发展、意识形态等工作。学生思政工作形成学院班子成员—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团队—行政后勤人员协同育人格局,将院花“木槿花—温柔的坚持”之精神与护理职业精神相结合,深入开展“木槿花”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动,依托“木槿天使”人文素养提升计划,围绕专业信念、心理品质、沟通交流、文化素养、礼仪形象五大模块设置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学生在人格修养、精神境界、文化自觉、社会责任等精神层面上的成长。
坚持引培并举,打造师资队伍“主力军”
学院不断优化专职教师队伍和结构,建院初期仅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博士1人。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12人;博士学位获得者5人,在职攻读博士5人。
结合专业特点和国内现状,多渠道引进、招聘和培养护理人才。一是加大引进学科带头人力度,新增外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人;聘任兼职教授8人;引进外籍教授1人(获2022年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引进英国爱丁堡大学护理学博士1人。二是调入青年教师3人,其中2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人获得甘肃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选留高水平大学博士2人、硕士8人,其中1人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实现甘肃省护理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零的突破。三是加强临床教师队伍管理,制定并完善临床教师队伍准入、管理、考核、培训等制度,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凝聚临床护理师资队伍,遴选并聘任临床护理教授1人,副教授2人;准入临床理论授课教师33人,临床带教教师140人,为学院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制定教师队伍提升计划,已有5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升学历结构。
坚持立德树人,畅通人才培养“主动脉”
学院紧扣“强实践、重人文、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订课程计划,为西北地区护理人才培养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改革,开展课程建设,做到教学与学工密切合作,课堂内与课堂外培养紧密结合,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本科生围绕实践、人文、创新三大体系主线,通过革新方法、拓展项目、搭建平台、优化评价等策略实现能力提升,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研究生建立“出科+中期+综合”的考核模式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强化中期考核结果应用,严格分流淘汰。同时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严把开题关,学院统一预答辩,全部学位论文送教育部平台盲审,确保质量不断提升。鼓励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本科生2人分获得省级就业创业大赛二等奖和优秀奖;专任教师1人获省级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二等奖。构建了学院班子成员—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导师—优秀校友多层次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在学校总体就业率中保持前列。
学院成立以来,人才培养效果显著。护理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顺利完成护理学专业认证工作;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项;省级一流课程2门;实验教学课程“西部行”协同建设项目1项;通过国家教育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护理学院实验实训中心获批甘肃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西部赛区特等奖,全国总决赛铜奖;全国护理本科院校教师临床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中华护理学会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个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团体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
坚持特色凝练,构建学科发展“主心骨”
凝聚临床护理队伍力量,推动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稳步前进。聚合学院专任教师的科研优势及临床教师的丰富临床经验,凝练形成护理管理、老年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四个方向,每个研究方向形成了包括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青年骨干多层次的学科团队,并定期召开科研组会、沙龙,讨论不同方向前沿的科学研究,凝练科研选题,形成一支实践与理论结合、临床与教学整合、护理与育人融合的科研团队。
学院成立以来,教师科研成果增长显著,近五年获批科研经费407.23万元;获批国家级基金5项,省部级项目14项,地厅级项目27项。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SCI30余篇;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等10余项;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近60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获批“兰州大学循证护理中心”;已申报甘肃省智能康复与护理技能标准行业技术中心。
坚持求实创新,拓宽合作交流“主渠道”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拓宽对外合作的途径和领域,鼓励“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理念,开拓学术视野。分批次派出教师36人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日本圣路加大学等知名学校进行学习。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师生中共有18人次在国际会议上进行了口头交流和壁报展示。
邀请境外知名学者开展“科研工作坊”,围绕四个特色方向进行深入探讨,明确可持续的研究课题,提高师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举办萃英护理国际会议,邀请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名国际知名护理专家及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四川大学等多名国内知名护理专家开展学术报告,提升护理教育和临床管理水平,深化护理研究学术交流合作。邀请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护理学院院长开办系列院校长论坛,提升师生创新和评判性思维。邀请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姜小鹰、吴欣娟等知名学者开设讲座。获批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1项;CMB国际合作组织资助1项;与国外知名学者签署意向性合作备忘录1项;开设2门暑期国际交流课程;1人获甘肃省政府外国专家敦煌奖。
坚持凝心聚力,塑造社会服务“主形象”
学院加强国家发展中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问题研究,带动学院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是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中心签署协议,成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开发基地。二是积极与甘肃省卫健委开展合作,协助制定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相关领域工作方案,牵头制定了6项甘肃省地方标准,形成了基于循证决策的、适用于甘肃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以及长期照护机构的地方标准,提高了我省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进程;协助制定《关于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规范服务工作的通知》《甘肃省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方案》等,牵头推进相关工作惠及甘肃人民群众。三是成为甘肃省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相关工作。为深入开展甘肃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护理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高层次、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贡献了兰大力量。四是学院多名教师担任国家或甘肃省医疗行业咨询专家,参与了国家、地方卫生及医学教育的管理咨询和专业咨询工作。学院教师积极发挥“智库”作用,担任省内各类学术组织相关负责人,制定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引领甘肃省护理学科发展。五是加入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甘肃省分队,成为全国总队的第432支分队;组织师生赴兰州市、甘南玛曲、平凉市峡门乡等地区开展护理志愿服务,展现白衣风貌,为健康中国助力。
护理学院将继续以“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为精神追求,以“明道明德,立己立人”的院训精神为基本遵旨,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发挥区位优势,弘扬“兰大精神”,走“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道路,培养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满足人民健康需要,致力于西部护理事业发展,具备扎实实践能力、深厚人文素养、卓越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护理专业人才,努力建成综合实力雄厚、特色鲜明、西部引领、国内一流的护理学院。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